本书试图采用“顺时而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天下”“天下秩序”“国号”“天下之号”“中国”“王朝”“皇朝”“边”“边疆”等重要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近代以来习惯于从“后见之明”的视角,基于西方历史和近现代概念来理解和叙述中国古代史,但由于两者无论是在历史进程,还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无法契合,也就自然而
本书扬弃以往学者“官制”研究的老路,基于西周金文,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研究中国最早的官僚政府——西周政府——的组织原则和运作逻辑,阐明了西周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以及权力的行使方式。作者还论述了地方诸侯国的权利、义务及其政治地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官僚制理论,批评了早期古代国家的各种模式。此次增订再版,作者特别收录了出版后与罗泰
一、本书内容提要 《南台旧闻》成书时间为1739年前后,是一部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文献,该书不同于《宪台通纪》《南台备要》等断代史古籍,黄叔璥搜集了从秦汉至元明的200余种古籍史料,从中选辑而成《南台旧闻》一书。 全书共16卷,20余万字。校证者的工作是对《南台旧闻》进行校证和注释
《少年读天工开物》以明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为蓝本,通过衣食之源匠心技艺器物创造三大主题,重新梳理古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成就。书中不仅生动还原了水稻栽培、青铜铸造、造纸印刷等传统技艺,更以现代科学视角,引导孩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现代学科工具,破解古人的智慧密码: 从生物基因的视角,破解彩色水稻的密码; 从物理能量转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一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构成结构进行了全面、独到的解读。作者从服饰、建筑、车轿、婚姻、丧葬、官制、财产、礼仪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分析了古代等级社会中各阶层的社会面貌以及历史成因。介绍了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对封建社会等级关系下,人群之间不平等关系产生的内因和特点,痼疾与弊端,对其背离人性和僵化之
本书以清代县级政区的调整过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方法,揭示有清一代县级政区调整的时空格局。书稿立足空间视角探究县制,目标是丰富和完善历史政区地理的阐释框架与理论建构。书中作者逐一梳理清代县级政区调整的程序、主要模式与侧重,分析县级政区调整的模式选择;选取典型案例,剖析不同调整模式对县级政区层级规范、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官员向地方耆老咨问利弊、听取民意的政治传统。及至16世纪中叶,该政治传统发展为以绅士耆老共同集会议事、向官府递交“合邑公呈”为特征的地方公议。本书系统研究了16—18世纪绅士耆老地方公议的历史演进、运作程序、运用范围等问题,揭示出明清官府与地方社会如何通过地方公议机制进行沟通、妥协,进而把社
本书《科举学论丛(2024第2辑)》是由上海市嘉定区文广局主管、上海嘉定博物馆与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办的科举研究学术论文集。以古代科举史为研究对象,内设科举文化、断代科举、科举地理、文献整理、域外科举、专家访谈、学界动态等板块,研究内容主要有科举史史料文献研究、相关文物研究、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史相关人物研究、
本书是清史专家、清东陵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寅力作,以官修正史、清宫档案、考古发现为基础,参详野史笔记,再现了清朝皇城别苑的往事风貌,还原了不为人知的宫廷生活。长寿帝王康熙帝、乾隆帝的养生之道,清官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甄嬛豪华过生日,皇家医患关系,清宫过节习俗有讲究,慈禧玩照相坐奔驰。从衣食住行、礼制宫俗切
本书以内臣的个案研究为取向,以人物为经,以史事为纬,考论从宋太祖以迄宋孝宗朝二百余年间,服侍宋廷的四十多名内臣的事迹,特别深入考论其中十四人及其家族的事迹,并探讨他们对宋代政治军事的意义。研究所旁及其他数十名地位高低不等的内臣事迹,诸如与秦翰同时的另一内臣武将张崇贵,也多有着墨。本书试图摒除传统士人对内臣的偏见,尽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