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0年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社会危机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地区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引发了许多悲剧。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首次将现代反犹太主义作为一种跨国现象进行考察,在不减轻德国历史罪责的前提下,他说明了竞争和嫉妒、歧视和大屠杀如何在许多地方为驱逐犹太人和种族灭绝埋下伏笔,最终导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终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
《牛津公共政策手册》为“牛津政治学手册”汉译丛书之一,人民出版社已翻译出版《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牛津政治行为研究手册》《牛津政治学研究方法手册》。《牛津公共政策手册》由五十余位国际学者编著而成,全书分为9大板块44章节,内容涵盖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公共政策研究经典理论、方法和范式的变迁,同时,通过对公共政策研究和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1990-2022)》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徐刚研究员等合作撰写的专著。该书从研究和访谈两个层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中东欧区域国别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史梳理和学科讨论,并围绕中东欧研究的发展历程、成就特点、问题不足、前景展望以及心得体会等议题对国内长期从事中东欧研究的七位专家进行
《国王神迹》研究10—18世纪英、法两国广泛流行的一种历史现象——国王以触摸为臣民治疗瘰疬病(scrofula),人们则普遍相信国王“御触”可治愈这种疾病——以及这种现象发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其目的是由长时段中的“一种奇迹”及其仪式,展示一种长期支配人们思想的“精神力量”,即民众对“国王具有医治疾病的神奇力量”这一信
本书探讨了法国的秘密社团、议会与政府关系、司法体系实践、无所不在的资本控制、作为“第四大权力”的媒体、选举政治的真相与非传统手段、“黄马甲运动”等抗议运动、西方国家内部的力量分歧与角逐等等,揭示与批判了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国家,其政治体制运转的表象与实质。作者指出,三权分立、选举民主与新闻自由等,是西方国家民主的表象
19世纪的法国刚刚走出拿破仑时代的硝烟,就又被国内风云变幻的政局困住了手脚,但这也是一段形塑了法国现代文化的关键时期:人口迅速增长、识字率逐渐提高、不同意识形态激烈对撞、出版业极大繁荣……工人、女性和农民这三类此前与阅读无缘的新兴读者引来了精英阶层的忌惮。天主教会、保守派与自由派官僚、新兴资
本书讲述了伦敦这个让人一听到就会联想到机遇的城市的故事,伦敦就像是一个神话,开启了数百万人的移民之旅。没有人比伦敦的雇主更能从伦敦务工的劳动力中获益。这些劳动力无论是自愿或被迫,他们最终选择了来到伦敦,来到这个由新兴资本主义推动、急需劳动力的城市。他们来到伦敦并不全是为了工作,甚至可能完全不是为了工作。来到伦敦,其实是
这是一部描写英国情报机构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演变的作品。从1917年至1955年,英国情报组织由弱小到强大;由单一部门到庞大机构组合;由单兵出击到联合作战,在军事、政治、经济多个方面与对手进行了无数次交锋,也影响着世界的格局。英国的情报特工们更以专业的素养和出色的战绩,成为世界各国情报组织的翘楚。这是一
奴隶制助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奴隶贸易有关的种植园主、造船厂厂主和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在欧洲建立了银行和重工业,并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埃里克·威廉斯在本书中提出了这些强有力的观点,认为英国政府在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威廉斯将经济史观与道德论证结合起来
本书主要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时间跨度为从史前至当今,涵盖欧盟成员国的历史进程、民族形成、国家建构以及国际关系等内容。本书以地理位置和国别为章节划分,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及东欧共5章,以具体国别为节,共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综合了中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囊括了世界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历史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