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采取项目化的编写方式,向教师传授“四会”(会讲、会教、会做、会思想工作)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让教师懂得其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学会该教学法要求的四种技能。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会”教学法概述、“会讲”——语言表达、“会教”——课堂授课、“会做”——实际操作、“会思想工作”——筑牢思想根基等内容。书中
张北师范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该校几经迁址后定址在张北县城建设街兴才路51号(现称师范路),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中等师范学校。本书共包括正史卷、班志卷、师生卷、访谈卷、会议卷。本卷为正史卷,记述学校1931年建校至2004年撤并发生发展的历史。本辑为班志卷,本辑以班级为单位,尽最大可能地搜集
本书从师范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入手,全面分析了当前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从三个层面就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能力、评价能力等基本能力,包括求职技巧、就业心态、表达交流能力等求职能力,包括教师礼仪、师德师风、创新创业等职业发展能力,同时,提出了培养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培养教师的基本途径,师范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以我国师范教育价值取向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师范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路径及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师范教育价值取向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进而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审视师范教育中师范生作为完整的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为做好黄冈市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总结省级教育教师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成效,增强教育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辐射效应,推动黄冈市教育教师发展研究行深致远,学校拟进行征稿并出版“新时代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集,旨在探索教师发展品质涵育之路,总结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经验
本书是西南大学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体制机制研究”的成果,本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探讨解决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体系相互脱节和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机构彼此隔离的问题;第二,围绕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UGIS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段五级”标准、融合型教
本书先是对教师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论述,紧接着对教师教育管理相关理论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展开研究,又深度剖析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最后,重点探究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及历程反思,并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建议,又结合智慧课堂的背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展开研究。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师发展与教师教
这是《教学的召唤》(1995年)续集。本书产生于大量访谈一线教师真实证词,借用哲学、文学等理论资源阐释形成。它证明了即使在紧迫的结构性挑战下,教师仍可以通过相互支持、参与哲学探究和自我修身还原教学的本来。当管理主义的社会风气扩散至教学实践后,标准化测试、对教育效能进行高低排行越来越成为支配教学工作的时尚,教师不可避免要
《教育与教师教育》是英国教育哲学学会(PESGB)的创立者及首任主席、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院长和教育哲学教授理查德?斯坦利?彼得斯(RichardStanleyPeters,1919-2011)主编的《国际教育哲学文库》中的一种,其写作时段(1964至1972)恰好位于《伦理学与教育》(EthicsandEduc
本书分三个部分:一是教育政策与基本理论篇,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地方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建设路径等基本理论命题;二是教学与课程改革篇,立足师范院校课堂实际,推动研究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学生与人才培养篇,主要从育人角度探讨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