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文学、戏剧、影视作品评论集。对图书《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湖湘英烈故事丛书》、纪录片《苦难辉煌》《百年求索》、豫剧《常香玉》《大漠胡杨》、电影《阿克达拉》《长安,长安》等文艺作品作了深入解读。作者不仅分析了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色,还探讨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展现了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人民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从繁富纷杂的文论资料出发,历经二十多年艰苦的深度归纳研究,建立起既面向汉语世界,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的中国文论体系。《中国历代文论评选》选录八百余条重要文论资料,详加注释与评述,以此展示这一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勾勒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大文论结构的生动样貌。为便于阅读与
《声律启蒙》,你这样玩过吗? 孔子的儿子也不好好读《诗经》 陶渊明《停云》:让外星人了解地球 《唐诗三百首》原来应该这么读 《太平广记》:中国古代的《哈利波特》 《陶庵梦忆》:最富裕、最风雅的江南 《随园食单》:可以吃的古文 古典文学历经时光淘洗,蕴藏着使孩子们内心获得审美触动和智慧启迪的能量,能够滋养出舒展丰盈的心灵
中国人一直追求着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无法摆脱的不安和困苦。求仙和隐逸,是中国特有的情形,两者都是实现自身幸福的手段。与之相对,以华胥氏之国为代表的古代的理想乡,则是一个可以使所有人实现幸福的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部描绘个人和团体都得到了幸福的作品,后世几乎没有相似的作品。这反映了士大夫首先关心的是现实
本书共分16讲,涉及的经典作家作品包括《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宋词、元曲、四大奇书、“临川四梦”,以及《红楼梦》。
二十一世纪以来,茅盾研究在持续推进,每年都有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茅盾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错、混杂的景观,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特别是茅盾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恰恰是当下文坛所缺乏的。他在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都是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站在新世纪
本書利用敦煌、吐魯番、木鹿城等絲綢之路重鎮出土的梵漢寫卷,從故事、詩詞、典故、變文、壁畫等資料中,爬梳出隱含於內的中印文學與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多語種民間故事跨時空的不同形態及其跨文化的流變軌跡;將中古絲路的中印文學交流以及多元文化相遇的活動,放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廣闊背景和長時段中去考察,全面揭示相關民間故事的文本及其圖像
《钱锺书与现代西学》以钱锺书学术思想与西方理论的深层对话为核心,通过阐释学、解构主义、形式批评、比较文学、心理学、新历史主义六大维度,系统剖析了钱锺书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汇处构建独特的话语空间。全书以《管锥编》《谈艺录》等经典著作为基础,揭示钱锺书突破学科藩篱、融通古今的学术路径:他既以中国传统诗话的擘肌分理为根基,又借镜
在以空前速度实现国家富强的近代中国,中国少年新青年等就成为用来描绘崭新中国时不可或缺的口号。中华民国以来,描写青年成长的教养小说变得盛行起来。但潜意识里,这些少年青年往往指的是男性。少女们有时会被鼓励成长为可用之材;有时又会被要求回归家庭,成为后方的某种支援力量。可以说,女性是长时间以来被文化政治遮蔽的群体。 在近代女
本书对生态批评及其理论进行研究。生态批评自1978年正式诞生以来,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先后采用多种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生态批评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及其中国化进程,探讨环境人文学的各个分支及其与生态批评的关系。在反思国际生态批评总体问题的基础上倡导健康的生态批评,即以广泛的生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