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八闽文库”要籍选刊之一种,点校整理,繁体字直排版式。是清代中后期名臣梁章钜个人随笔集。梁章钜(1775-1849),福建长乐人。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乾隆四十年生于福州,15岁为秀才,20岁为举人,28岁为进士。师从翁方纲、纪昀。历官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江苏巡抚,兴修水利,整顿吏治,颇有政声。
自《三侠五义》之后,中国古代公案侠义小说走向衰落,至晚清才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随之而起的是深受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影响的“中西混合的旧式小说”,《李公案》就是这类“旧式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于光绪二十八年春(1902年)由文光书坊刊行,题名《全图李公案奇闻》,内有“法国劳德氏口授、丹徒张士同笔述”的序言,以及恨恨生作的序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所创作的文言志人小说,作者为刘义庆。该书收录了东汉魏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风俗习惯,言谈举止,而以两晋为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宦官专权,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民不聊生。北方民族纷纷南下,雄踞中原,晋室被迫南迁,政局动荡,有些人议论朝政,受到当局迫害。而有些人为了躲避
《智囊》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此书在明末便风靡一时,多次翻印仍洛阳纸贵,收到了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名人的推重和喜爱。
《博物志》是西晋博物学家张华(232年-300年)著作的志怪小说集。该作为一部博物学著作,内容记载异境奇物、琐闻杂事、神仙方术、地理知识、人物传说,包罗万象。《博物志》中记有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奇异的草木虫鱼以及奇特怪诞的神仙故事,包括神话、古史、博物等内容。《博物志全译(彩绘版)》是在祝鸿杰先生全译版本基础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瑰宝,收录了许多诡异奇特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本版《聊斋志异》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精选了历史上众多画家的经典插图,以精美的图像呈现了原著中的奇异景象和生动人物,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并且特邀专家撰写导读、注释和释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聊斋图说》创作于晚清,据考证,由“红顶商人”徐润组织当时一些名家高手,根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绘制,作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贺礼,呈送宫廷。据说慈禧太后对此书格外喜爱。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聊斋图说》被俄军队掠走。直至1958年4月19日,原苏联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将其移交归还中国。《聊斋
《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而写,文章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部分篇章从偶然、猎奇的角度写不怕鬼的故事。全书文字简练、语言自然、亦庄亦谐,展现了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著录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本已佚,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搜神记》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