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汉日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中国革命历史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介绍发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故事、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特定的时空,讲述革命史遗址发生的故事,串联起中国革命的史事,建构中国革命的记忆,并以汉日双语对照的形式,体裁独特,适合大学生寓革命史学习于外国语言学习之中,激发大学生学习革命史的兴趣,这种形式也是高校探
金毓黻(1887—1962),活跃中国史学界30余年,于史学、文学、小学、金石、文献、考古、历史地理等诸门学科都有着精深的造诣,代表作为《东北通史》《渤海国志长编》《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和《静晤室日记》。最值得推举的是历40年而不辍撰写的550余万字的《静晤室日记》,堪称文史宝库、日记杰作和学术巨著。金毓黻留给后人
本书包括黄帝与黄帝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个部分专题研究,选出优秀论文共计47篇。该著作反映了当前黄帝文化研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新成果,启发我们,运用到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践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本书从高等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文化教育。全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缘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传统宗教、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民俗与节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国
"本书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为立足点,按照主编统筹规划、团队协作编写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教育传承等12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等职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卷主要从2023年出版的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走向与前沿趋势,旨为推动
本书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展与理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他国政策的对接,对外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的影响等议题。“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着国内外学者投入研究,社会层面也出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本书集中经济学领域的学者编写而成,关于“一
本书所收论文涵盖面较广,包括特稿和五个栏目。特稿论述了观念植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的价值。“古典文学与文献”栏目侧重于对古典戏曲的研究,既有对于剧本的分析,如清车王府藏曲本自列九部乱弹戏本事研究、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木鱼书叙录,也有对戏剧演出形态的分析,如《“角”与宋元杂剧的转型》,还包括清代流寓文人与扬州唱和关系分析。“中
《社会史研究》创刊于2011年,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本集刊现设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书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本刊从研究选题到资料运用,均符合学术规范,具有较高学术价
本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究,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整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成果;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的必然性,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的基本路径;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以期挖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