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入手,围绕固相线下的反应、地幔结构、各种地质环境中岩浆的形成、熔体结构特征及矿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介绍实验岩石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和经实验证实的岩石成因理论。全书分四大部分。第一、二、三章,介绍实验技术及相关热力学知识;第四、第五章介绍变质岩及地球各圈层相变特征;第六、第七章介绍
本书从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求出发,设置了包括矿物手标本的系统鉴定、偏光显微镜下常见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岩浆岩的系统鉴定、变质岩的系统鉴定、沉积岩的系统鉴定共计5个情境35个任务的相关内容。本书采用工作手册的形式,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建立”校企合一,全程共育,分段实施”职业岗位学习情境,实
本书是一本关于我国拟建深地质处置库的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内蒙古高庙子(GMZ)膨润土研究的成果专著。系统介绍了申请人及其团队围岩地下水、库内核素衰变热、围岩应力和地下水(核素)化学等耦合作用下,GMZ膨润土的水力屏障、力学屏障、化学屏障与热力学屏障性能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六篇十七章,内容涵盖:高压实膨润土与学术思路,
左权和赞皇变质杂岩均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南段,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形成演化的理想场所。两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榴斜长角闪岩中记录了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三个阶段的变质作用信息。左权变质杂岩区岩石峰期变质程度虽明显低于赞皇变质杂岩区,但两杂岩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演化特征,均
本文以福建省连江县敖江口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的表层沉积硅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122种硅藻。本书分析了敖江口表层沉积硅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使用CCA分析发现,盐度和pH是影响敖江口硅藻分布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相比于表层海水温度等时间变化趋势显著的因
本书从沉积盆地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说明了从层序地层学到源汇沉积学的演变,对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原理、源汇系统构成要素表征、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基本方法、源汇系统重建方法、源汇系统过程相应与耦合模式、源汇系统控砂模式与控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典型变质岩特征与分析、变质岩常用研究方法、变质地质学综合实践四部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围绕变质岩鉴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所需的知识点开展论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鉴定技能并培养相应的基本分析能力;典型变质岩特征与分析、变质岩常用研究方法两部分既为读者提供变质岩典型特征及相应的成因解读,也为读者开展深入研究提
海洋增汇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潜在途径。从全球来看,大陆边缘以仅占~10%的全球海底面积,埋藏了全球将近90%的陆源有机碳。近海陆源有机碳埋藏将有机碳带入千年到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稳定埋藏,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基于我国近30年来多个海洋调查专项项目及相关项目和收集的17596站沉积物粒度、6000站有
薄片鉴定是地质工作者的必须掌握的一项实践技能,主要通过细致分析薄片中的矿物成分、含量比例、空间布局以及孔隙特征。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是深入理解碳酸盐岩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关键,可为研究碳酸盐矿物的组成、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成岩过程以及储层特性提供信息。本书分为理论基础和图版展示两大部分。其中,88张精选图版汇集了528幅典型
白云岩-鄄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各大沉积盆地均有分布,与油气资源息息相关,本书综述了国内外各大沉积盆地共生体系发育特征,以川东北飞仙关组共生体系为典型研究对象,探讨共生体系沉积特征、白云岩成因、源?鄄储?鄄盐特征等相关问题;划分出了共生体系中岩石类型及组合方式,探讨其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厘清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