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一些独行者对古典的别择。他们走上各自的学问之路,却没有随着惯性一路向前,不愿亦步亦趋跟从受到现代精神宰制的正统古典学术,反而对古典精神情有独钟,要独辟蹊径寻索真正的古典精神,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自己。无论是秉持爱希腊主义来抗衡历史主义古典学的德国古典学者,还是提倡语文学向哲学的转化来反对历史语文学的尼采,无论
本卷收录的四份文本《论一种全部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关于独断论与批判论的哲学书信》《论知识学的唯心论阐释》均为年方弱冠的谢林于1794至1797年间所作,这四份文本构成了青年时代谢林哲学构想的基础,也是德国唯心论的经典文本。在这四份文本中,谢林以敏锐的洞见系统总结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经
神话哲学是谢林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至于启示哲学则相当于这些思想在基督教阶段的延伸)。在这个宏大的构想里,谢林一方面依据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绎,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
从荷马的信仰,到赫西俄德的诸神体系、抒情诗中的个性觉醒,以及阿提卡悲剧的哲学转向,古希腊人不仅在既有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更以不同于以往的自我认知,发现了精神本身。在不乏痛苦和困顿的探索中,他们踏上了从神知迈向人知的智慧之路。精神的发现深刻影响了欧洲人对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后世欧洲哲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本书完整收录并精心汇编了福柯关于这一概念的论述,包括1982年5月在格勒诺布尔大学以说真话为题的讲座以及1983年10月至11月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话语和真相研讨班上的六场系列演讲。其中,福柯考察了说真话在希腊、罗马和早期基督教思想中的演变,并试图通过对古代智慧的解读,追溯西方社会批判态度的谱系,进而重新定位哲学的
本书聚焦福柯晚期思想的转变,通过对比其权力研究与伦理研究中不同的“主体化”形式,解释其“伦理转向”的思想脉络。全书分为“现代道德的谱系学”与“关心自己的伦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福柯的权力谱系学解释为道德谱系学:现代社会通过“道德畸形—道德治疗—道德社会化”的机制塑造屈从主体。并且,主体通过“坦白”这一看似积极的“自我技
本书主要研究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形象,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理解苏格拉底的尝试。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展现着独特的解构逻辑:从生活化语境切入,通过对常识命题的辩证推演,最终抵达对传统习俗的颠覆性重构。这种思想实践深刻揭示出复杂的张力结构——哲学求真意志与城邦政治秩序的抵牾、爱欲的超越性追求与习俗规范的冲突、智识精英的超然品格与
伽达默尔将全书分为四大板块:浪漫主义诠释学前史、浪漫主义诠释学、狄尔泰与狄尔泰学派、哲学诠释学。书中涉及诠释学之开端、法律诠释之准则、诠释的种类与形式等问题,收录了斯宾诺莎、鲍姆加通、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哲学家的重要文章,对诠释学的源流、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整体性呈现。
作者深入追问舍勒现象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舍勒的现象学思想,并与其他现象学家进行了比较研究,视野开阔,分析深入。这有助于人们把握舍勒思想最终得方法根基,从而更好地把握现象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