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前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普罗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动、他与伯里克利的友谊、他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论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们对智者的教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4年夏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的讲课稿,主要根据当年聆听过海德格尔讲座的多位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而成,同时编入海德格尔的讲座手稿。 从内容来看,本书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五所列三十个基本概念出发,进而逐字逐句深入阐述涉及这些基本概念的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 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
大约2600年前,古希腊人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智慧觉醒,从此,古老的神话世界观受到质疑,世界不再被认为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不可理解的混沌,也不再被归因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个有序、和谐、自足、自洽的美丽整体。世界自有规律,而这些规律可被理性分析,可被反复验证。 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古希腊思想家们给出了丰富各异的答案。
西方马克思主义原本是马克思主义阵营探索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而形成的一股理论思潮和政治思潮[本章曾发表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1期。]。他们所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和西方革命的战略、策略有别于共产国际,因而在共产国际内遭到了激烈的批判,他们或者被迫作自我批评,或者被开除出党,一方面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哲学中,作者强调实践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在西方哲学中,作者强调基督教哲学和新达尔文主义;在中国哲学中,我强调“新国学”。现代中国的哲学主流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对话首先要正本清源,就是说首先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就是西方哲学的来源。作者认为“中西马”以邻为壑的状况
通过对西方思想史的梳理,作者论述了一个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思想体系的演变历程。这是一个与世俗性中华文化本质相异的思想体系。但中华文化的世俗性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长期被近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所无视和质疑。从古至今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基本上就是一个无神
在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历史的阐释与批判中,黑格尔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成为他思想道路上的关键路标。本书把海德格尔思想把握为一条向无蔽回行的道路,由此将他对黑格尔的现象学阐释主题化为他和黑格尔的“争辩”与“对话”。
哲学就是哲学史,就是一部充满争论、辩难和质疑的思想史,当代法国哲学尤其如此。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当代法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这些作为一个个具体节点的思想公案就是一种非常有效但并不容易的路径。本书拟就当代法国哲学中以下或隐或显的争论和辩难做一些初步探索:拉康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内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推进,就凝视对萨特的批
本书从尼采最具代表性的几部著作中选取相对关键的文章,编辑整理成书。《悲剧的诞生》选译的篇章集中展现了尼采的美学思想,向我们展现了尼采如何以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分析悲剧的产生。还选取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这一部分凸显了尼采的“超人”思想。《善恶的彼岸》是尼采的短篇集,该书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段落,有助于读者一窥尼
本书是齐泽克亲自编选的论文集,全面地浓缩了齐泽克学术观念的诸多方面:包括哲学、科学、轶闻趣事、流行电影、通俗小说、古典歌剧、现代艺术、网络空间等话题,既有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取向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又有以德国观念论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哲学,还有以意识形态批判为鹄的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齐泽克对黑格尔所做的拉康式解读、对通俗文化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