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的八个重要方面。每章设有篇章导读,并对每章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予以展示。对难点和重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通过不同案例给予解释说明。本书旨在帮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贪多和开展案例教学,进
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工资、价格和利润》原版通释、《工资、价格和利润》日文版堺利彦译本考释、《工资、价格和利润》日文版堺利彦译本考证、《工资、价格和利润》日文版堺利彦译本译文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工资、价格和利润》日文版堺利彦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
本书为高等教育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指导书。全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高教社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精编,对各章重难点知识进行了解疑释惑,并按分章、分层次设置了练习题,以便学生练习提高。本书内容在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同
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今的全球化、东西方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较大裨益。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整体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为研究指向,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参照,以物质生产劳动、雇佣劳动和自由劳动为核心范畴,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变革、资本总批判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总归宿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思路开展研究。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所体现和凝练的基本经验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环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人与自然之间既是主客体关系,又是共生诉求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劳动或实践得以外化与实现;阐述了资本的逐利性在异化劳动的同时,也异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产生了“物质变换裂缝”及各种生态灾难;并指出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条道路,只有逐步
本书以厘清作为历史科学方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始,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原则与作为辩证法内在要求的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聚焦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即《古代社会史笔记》与《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化为研究路径,重新回到《古代社会史笔记》与《卡尔
自由时间问题是关涉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大议题,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长期以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马克思发现,自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但人类的自由时间非但没有增加,相反,现代人的劳动时间反而比古代人更长了,自由时间匮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
本书源自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十三五双重建设项目成果,也是其多年理论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和谐观的中国实践为主题,分利益和谐的概念分析利益和谐的意义分析利益和谐的历史分析利益和谐的领域分析利益和谐的关系分析利益和谐的路径分析利益和谐的发展分析七章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角度出发,挖掘其中国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