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集》是张和平先生个人作品集,按时集辑录其自1984年7月至2024年4月所作诗、词、文百余篇。集中以旧体诗词为主,也收录了几篇现代诗、文。作者继承了传统士大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他主政一方,心系苍生;又笔耕不辍,不失书生本色。四十年间的创作既真实记录了作者的人生旅程和心路历程,也承载了一代人的价值追
本书是朱蕴山先生的一部诗文选集,收录诗词305首、文章17篇,其中有最新发现的朱蕴山先生手迹遗存。六安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拟编辑一套“六安文化名人丛书”,由著名作家徐贵祥作总序推荐,辑录六安市的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朱蕴山诗文集》是其中一本。本书分为诗词、文章和附录三个部分,从朱蕴山先生的诗文和友人为他撰写的纪念性文章中
本书是“浙江文丛”的一种,是清代文人钱陈群诗文结集的整理本。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号香树、柘南居士,嘉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曾被雍正夸奖为“安分读书人”,叠升其职,在乾隆朝任顺天府学政、刑部侍郎等职,为乾隆的文学侍从之臣,与沈德潜齐名。本稿收录有《香树斋诗集》《诗续集》《香树斋文集》《文集续钞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是清代文人许汝霖的诗文集。本书对许汝霖的诗文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点校,以浙江图书馆所藏清康熙刻本《德星堂文集》八卷、续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诗集五卷为底本,关于许汝霖著作,迄今未能寻出其他本子作为参考互校。故集中部分缺失的内容不能利用其他的本子进行参照补充,暂付阙如。本书整理过程中,按照现行的标点
1924年,国立西北大学与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鲁迅先生应邀来陕讲学,成为西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也由此奠定了西北大学鲁迅研究的历史基础。自20世纪30年代起,许寿裳、曹靖华、郑伯奇等先后撰写了系列鲁迅研究文章。50年代起,以侯外庐、傅庚生、郝御风、单演义、张华、阎愈新、王富仁、李鲁歌、武德运、任广田为代表的几代学人筚
个人作品集,共71篇,全部作品都曾公开发表,散见于《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文汇报》《海南日报》《深圳特区报》《株洲日报》等报纸和《湖南文学》《芙蓉》等文学刊物。书稿内容集中表现为人民生活、祖国山河、民俗风情的歌颂和抒写。作者注重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吸取营养,立足于自身的生命体验,追求用本真、凝练、形象的文学语言去呈
作品集。本书收录第二届《广州文艺》欧阳山文学奖的10篇获奖作品,作品均已在广州文联主管的《广州文艺》杂志发表,囊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五大门类,旨在用文学作品讲好广州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为广州打造“文学强市”贡献力量。
李翱,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36年,字习之,唐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王李暠的后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年七十岁卒,谥为文,世称李文公。著有《李文公集》十八卷。李翱在文学上,他是唐“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文以明道”、“文质相合”成为李翱文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在思想上,他所提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河湖长制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有效制度和创新模式,2022年8月,莆田市水利局开展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申报。案例收集后,莆田市水利局委托中国水利报社从经验的可推广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筛选、审核、修改完善,从幸福河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河长
本书以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影视剧本等形式,讴歌西北电力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作品有时代变迁,有火热工地,有平凡劳模,有纯洁友情,涵盖了西北电力系统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职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也是西北电力创新发展的无限动力。所收录的文章遴选自西北电力“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一篇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