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京津冀地区147个县(区)为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阶段京津冀地区县域乡村发展度与转型度,及其耦合协调性;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欧氏距离与引力模型构建了乡村转型发展路径模型,测度了时间与空间驱动因素对乡村转型发展作用的内力与外力,
本书通过理论上精细化的系统梳理,全面地阐释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科学内涵和科学取向,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取向;通过实践上针对性的深度分析,因地制宜地论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模式创新的区域差异化模式,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地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了适宜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XJAZH001)的终研究成果。本课题以国家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保护战略实施为背景,以黔湘桂侗族聚居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用历史文化保存视野、居住使用人群视野、设计创造视野、和谐社会共建视野,站在历史不断发展的高度,对构成传统村落空间的五个核心要素,即人、形、业、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系“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土地保障模式向社会保障模式的渐进式演变过程。本书以城乡二元结构为背景,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以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为基本内容,覆盖普通农民、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农民三大群体,深刻剖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特征及卫星遥感识别技术》系统介绍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特征、光学特性及其遥感识别模型构建、基于国产高分影像的黑臭水体定量提取及卫星遥感识别技术,致黑致臭特征污染物筛选、微生物菌剂治理技术,以及典型黑臭水体特征污染物来源分析等内容,可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的监管及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本书利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规模农户调查数据,shou先描述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现状;其次,从产权逻辑、职业分化逻辑、公共干预逻辑、社会互动逻辑和参照系逻辑五个方面剖析了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内在逻辑;zui后,从劳动力配置、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绩效改善三个层面考察了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熟人间
《中国引进俄苏农业技术结构变迁及本土化研究(1840-1966)》根据史志、档案和农业史料写就。重点探讨中国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俄国(苏联)农业技术的历史背景、途径、方式、结构变迁以及成效和影响;总结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引进俄苏农业技术连续性、积累性、涌现性和本土化的特点;阐释引进技术的系统
新时代的来临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时代要求水产品的供给由原来的保障型战略向“优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型”战略转变,我国渔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渔业对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此,国家针对渔业养殖
本书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hinaRuralRevitalizationSurvey,CRRS)的数据,系统地分析中国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CRRS覆盖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省(自治区)、50个县(市、区)、156个乡(镇)、308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