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清代**统治者组织兴建的中国最后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园林,是“三山五园”的殿军之作,具有造园、水利、农业、军事、宫廷文化、政治、外交、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是中国历史从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内涵。本书稿是为配合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择有代表性的100余件文物在
正定城墙东城门(4号山)遗址是正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2019年5—12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正定城墙东城门(4号山)遗址进行考古勘察。此次考古勘察将考古学与古建筑学相结合,通过考古勘探和清理,为探讨明清时期两次修筑正定城墙东城门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提供了考古学依据,也为正定古城的考古工作和保护展示提供了宝贵的资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的历代各类民间工艺美术品和文物标本1万多件(套),分陶瓷、织绣、雕刻、杂项四大类。该馆所藏明清以来广东石湾窑的
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新馆于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大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山西名人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新馆于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大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若群星璀璨。《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瓷器卷Ⅱ》
《镌刻的峡三峡石刻研究与保护(研究卷)》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入手,根据三峡地区特点,围绕“山”、“水”、“人”三个关键字,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对三峡石刻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
全书收集16篇论文,分别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及敦煌文献等出土文献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山西青铜博物馆藏玄翏戟考释;碑刻资料所见东汉“湖湘籍”官吏考述等。
南宋皇家瓷也就是南宋官窑。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它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开始于绍兴十三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的时代。由于它产量有
《中国砖铭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收集整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砖铭七千多种,历史跨度由战国至民国。全书共十五册,《中国砖铭全集》从历史与艺术的双重价值角度构建成书框架,吸收前人学术研究成果并汇总新出土的古代砖铭的重要材料,为读者编纂打造一套兼备艺术、历史和学术研究意义的优秀书籍。
本书是作者从事青铜器研究工作十二年来发表论文的精选,多数已经被核心期刊收录,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南方青铜器年代学的思考和理论总结;二是对古文字考释和器物的研究;三是根据青铜器铭文对先秦史制度方面的研究;四是根据有国别铭文的青铜器对家族墓地、方国地理的研究;五是根据出土新材料对诸侯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