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从《诗经》以来,我国就有诗与歌、乐、舞相联系的传统。《诗经》《楚辞》、汉乐府,宋元明清词曲,相关研究极丰富。唐五代诗歌入乐情形,却很少被重视。作者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创建了相关理论,影响重大。本书择选作者重要著述,分为声诗研究、词学研究、散曲研究、唐艺综论。内容涵盖:唐声诗之研究意义、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由当代著名学者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富贵撰写,撰著者以历代王朝为基本单元,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史中精选名诗1000首,予以详细注释和精彩鉴赏,帮助读者领略中国诗歌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魏晋南北朝诗鉴赏》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
《对韵歌》取材于我国经典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古时为了训练儿童学习写作诗、词、对联而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工具书,后来被视为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各个方面。结合小学生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诵读要求,本书在《笠翁对韵》的基础上,进行了编选和注释,
本书根据《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编写而成,共二十五章节,从“结拜鲁智深”“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再到“阵斩杜敬臣”“病故六和寺”,将林冲委曲求全的隐忍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本书从阳明心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者从儒学的角度细致阐释了《西游记》的象征意义,这个角度是对《西游记》的全新解读,特别强调了《西游记》对儒家修身的指导意义。让读者可以从儒家修身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西游记》,观点新颖,发人深省。可以说,作者用浅近直白的语言,本着儒家思想
本书拟分十二章概略地讲述民间故事的范围和界限,民间故事的几种常见体裁及其代表作,民间故事的传承特点,民间故事在人民生活中的多种功能,故事体裁的叙事艺术、历史演变以及民间故事的采录与研究等。在内容上,力求讲清有关故事文学的基本理论,并注意吸收国内外故事学的新近成果来充实这些知识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正在大规模开展的我国民间
本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是有关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综合评论,其中有对民间文学生存危机的呼吁,有关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及从抓文化生态入手“活水养活鱼”的保护策略构想等。下编是对荆楚大地20余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个案考察,构成本书的主体。
本书以《楚辞》章节为依据,正文部分共分为17章,通过阐述《楚辞》各章节产生的背景、考证校补字词章句,以及校正文字这三大角度进行楚辞研究,旨在帮助读者能够读懂经典。校正文字这方面,作者通过对比各版本用字,尽可能推出其正字。本书底本使用的是《四部丛刊》洪兴祖《楚辞补注》本,引用古今诸家旧校材料,推陈出新,对展现《楚辞》流传
《苏氏诗集传》系宋代著名诗经学家、古文家苏辙所撰,约作于熙宁八年(1075)前。《苏氏诗集传》,规模整饬,条理明晰,体例独到,与欧阳修所著《诗本义》、朱熹所著《诗集传》等一道,堪称宋代诗经学研究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