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是有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记录了何镇邦先生在近60年文学生涯中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和与文坛大家汪曾祺、刘白羽、莫言、浩然、张一弓、冰心等交往中的逸闻趣事。何镇邦先生以深情朴实的笔调记录了一段历史,使得读者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文学大家们的侧面。本书史料丰富,可谓一部当代文学的微型档案。
《一渠丹水写精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选取的都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中的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事迹,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许多事件和人物,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都曾见到过。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幸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移民搬迁的参与者,许多事件我们都是亲历者,许多人物我们都接触过。但此
报告文学《他们从这里走来》,是对海淀区工会系统多年来涌现出的先进代表人物的荟萃。本书从中甄选16位来自海淀区工会系统的全国劳模,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本书为赵丽江老师的回忆记录。赵老师是武汉大学历史系七七级学士;.1986年中央党校硕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曾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任教授、科研处长。1987年任湖北省蒲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3-2003当选武汉市第九届、第十届人民代表;1995年,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年任中共老河口市市委副书记。2004年到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专门的文艺理论家,但他们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经典论著,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有对文学艺术实践精细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百多年来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的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内的全球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起点、本源和基础。因此,我们要在文艺
“央企楷模”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当中有研发和试水前沿科技的很好创新团队,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技领军人才,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国能工巧匠,有履行国家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模范人物;在中央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完成重大项目以及履行社会责任中,他们信仰坚定、忠于职守,砥励奋进、勇于担当,弘扬正气
“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是北京历史上的重大生态工程。从2012年开始,经过5年时间,工程胜利完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报告》指出:以北京市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拆迁腾退绿化为重心,以及重点河流道路两侧、航空走廊和机场周边、南水北调干线两侧重要功能
本书收录了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其中,既有对郑天挺、胡华、尚钺、黎澍、吴晗、郭影秋等老一辈史学家的怀念,也有对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学习经历的回忆。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他在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
这本书不是留学指南,也不是“金字塔尖”的成功人士的励志指导,只是一群新时代留学生的诉说,讲述光环和非议之外的真实留学生活,关注心理成长,探求留学的真正意义,告诉想要出去闯闯的人,你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60年代,全国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 今年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