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对李商隐无题诗进行编年解析的专著。李商隐无题诗千余年来广受读者喜爱,但因种种原因,这些诗索解困难,言人人殊,许多说法和结论陷于穿凿附会,难以令人信服。本书是作者在数十年研究李商隐诗的基础上,不凭臆测而以实证的方式系统解读无题诗的一次尝试,力图为部分扑朔迷离的诗篇得一确解。全书列93题,疏解李诗109首,论点清
本书是关于唐诗的考证辨析文章的一本汇编论文集,收录文章29篇,分别对22首人们耳熟能详(大都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经典唐诗及有关史实进行了全面的考辨。作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库、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经典古籍库、国学大师古籍库等十几个大数据库为资料基础,运用先进的检索手段收集了海量文献资料,对这22首唐诗进行了多版
本书本书为《绝版诗话》《绝版诗话二集》的续作。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选取著名作家,以作者所藏民国时期珍本诗集为线索,以随笔形式畅谈"民国时期"出版的初版本、毛边本、签名本的诗集。谈诗人生平轶事、创作成果以及诗人在作品上的独到之处。亦从诗思、诗艺方面,谈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诗之发展历程及其诗歌创作流派,钩沉诗坛掌故,品
《新世纪长治诗群研究》是一部诗歌理论研究专著。以在新世纪诗坛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长治诗群为研究对象,从太行山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宏观性文化理论框架,对郭新民、姚江平、金所见、师力斌、赵立宏、陈小素等一批长治诗群具代表性诗人的新世纪诗歌创作,从思想主题、表现题材、艺术特色、审美风格等不同层面做出具体阐述与细致分析,从对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国外对曹禺话剧研究的情况。本书作者也是四川大学曹顺庆老师的学生,虽然不在他的出版系列中,但研究的范畴一致。第一章“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传播概况”,根据其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第二章“英语世界曹禺话剧的演出”,曹禺话剧自产生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演出从未中断过,迄今为止,中国话剧在世界各地
《诗学》是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编辑的辑刊。本册为第十五辑,本辑刊分“重庆新诗研究”“中国新诗出版研究”“中国新诗传播及跨媒介研究”“现当代港澳台诗歌研究”“现代诗学”“比较诗学”“格律体新诗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等研究,主要就现当代诗歌、诗人、诗歌发展动态以及现当代研究者们对其的研究成果的拓展,可以说这些文章都是新诗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对新时期以来这一特定阶段河南剧作家群这个特定群体的一次全面观照。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以河南戏剧文学简史开篇,从河南剧作家群的理论认定、群体构成、文化共性、群体特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不同时期河南剧作家群体的构成、文艺思潮对这个群体创作的影响,以及创作的题材倾向、特点等,分析了新时期“河南
本书是一本梳理传世南曲九宫谱曲牌的专著。全书依次对蒋孝《旧编南九宫谱》、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程明善《啸余谱》、沈自晋《南词新谱》、张彝宣的《寒山子曲谱》、钮少雅《九宫正始》、王奕清《御定曲谱》、吕士雄《南词定律》和周祥钰《九宫大成》九种明清两代南曲传世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汇辑与提要,著录了曲牌索引。全书共收录明清九
本书以对历代咏侠诗的搜集整理和校注为基础,立足中国古代任侠风气与游侠发展的历史变迁,对我国历代咏侠诗创作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勾勒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创变,深入探索古代咏侠诗的发生、发展、演进的现实动因、发展趋势、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探索建立历代咏侠诗纵向发展的体系,探讨咏侠诗在各个时代的创作发展、时代特
中古时期的中国道教经历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道教由早期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到魏晋时期的神仙道教,到南北朝的多道派、多组织的混合型道教,这三个阶段都由于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文人参与道教的创立、改造和完善,也由于宗教尤其是道教与文学结下的深厚缘份,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道教文学作品,在文体上出现了尤可比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