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郑国渠的兴建和历代的维护、改建为纵轴,翔实发掘并追述郑国渠两千多年的风云历史和兴衰流转,揭示了一条大渠在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大冲突中的壮阔剧情和真实细节;以郑国渠灌区与郑国渠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横轴,展示了郑国渠如何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铺叙关中生民的农耕文明传承样态,揭示其中深厚复杂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
《悬崖村》是一部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原创文艺作品,是反映彝族聚居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大凉山重点贫困地区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阿土勒尔村)脱贫攻坚的纪实文学。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悬崖村”所处的恶劣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反映了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自2015年以来,“悬
《房山时代楷模》是由房山区、区总工会、区文联联合编辑出版的一部纪实文学。《房山时代楷模》翔实记录了自建国以来房山区在各个不同历史建设时期、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12名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进一步展现了建国初期那些老一辈模范人物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带领房山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全心全意为服务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展现
作者深入井冈山市各乡村,走访20多个乡镇场、120余个村组,访问人物300余人,将井冈山精神、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在各个篇章中,形成历史与现实交融、井冈山精神与扶贫攻坚交融,增加了内容的厚重感与可读性;特别是通过老区贫困历史与新时代幸福现实的对比,以及捕捉一个个在精准扶贫事业中涌现的鲜活人物,如脱贫群众、驻村第1书记、党员
万水千山只等闲——红二方面军征战纪实
本书是以纪实文学深度解读中国特区的读本。顺着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故事,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可以明白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特区到自贸区的崛起之谜。本书特色有三:一是以新闻体而非学术体,讲述鲜活、真实的故事和人物,以传记形式解读中国历史大变局;二是描述了一批改革者的传奇和命运;三是站在大历史的角度,追踪从中国南部边
这是一部同志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三年的忠实记录。通过当年与同志一起工作、交往的干部、群众、记者等的口述,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正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形象,展现了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还原了同志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召开。2019年全国两会将继续开设“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列席大会的国务院部门和“两高”负责人将解读报告和政策,回应各方关切;各方面代表委员将讲述意愿心声,展现履职尽责风采。开设“三大通道”,彰显了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了清新有序的会风,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氛围,已经成为
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之年。本书以这年4到6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及四野一部,向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大规模渡江战役为中心事件,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抉择。 上自国共两党领袖、高级将领,下至底层官兵、城乡百姓;有莫斯科来客米高扬,也有黯然退场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倒戈的军队,游行的学生,共产党
本书是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写的一部关于纪念萧山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口述访谈文集。本书收纳了25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萧山40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展开。其访谈对象既有当年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农民企业家,更有普通百姓,全方位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给萧山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