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部集体
《历代名碑临习技法精解》丛书精选十二方中国历代经典名碑,涵盖了篆、隶、楷多种字体,分别为:《峄山碑》《石鼓文》《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西狭颂》《乙瑛碑》《石门颂》《曹全碑》《张猛龙碑》《颜勤礼碑》《道因法师碑》。彩色印刷、锁线装订,以一碑一册的形式单独发售。《历代名碑临习技法精解曹全碑》为其中一种,从书法的点画
本书收录吴大澂、王懿荣、翁同龢大量作品,全面反映了二人的书风书貌。通过卷首的数篇学术研究文章,阐述了二人的书法思想、及风格形成轨迹和对后世的影响。卷后花费了大量篇幅对所收录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考释,并附有年表等。本书是以晚清金石学家杨沂孙、吴大澂、王懿荣、翁同龢为主要代表,其涵盖四人不同时期的书法风貌及个案交游研究,特别
本书为书法教程。该书从元代名碑名帖中选取代表性名家赵孟頫的行书代表帖作《洛神赋》作为教学范本。全面细致地讲解80例偏旁部首,在该碑铭中甄选相应的范字进行分析讲解。每个范例有原碑范字、临帖示范、部首讲解、难点解析、书写笔顺、延伸阅读、举一反三等内容,每个偏旁部首配有视频示范讲解。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
本书从唐代名碑名帖中选取晚唐颜真卿的楷书代表碑作《多宝塔碑》作为教学范本。全面细致地讲解80例偏旁部首,在该碑铭中甄选相应的范字进行分析讲解。每个范例有原碑范字、临帖示范、部首讲解、难点解析、书写笔顺、延伸阅读、举一反三等内容,每个偏旁部首配有视频示范讲解。颜楷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其书法特点厚重端庄,气势开张,一变古法
本书从元代名碑名帖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代隶书名碑《曹全碑》作为教学范本。全面细致地针对80例偏旁部首,在该碑铭中甄选相应的范字进行分析讲解。每个范例有原碑范字、临帖示范、部首讲解、难点解析、书写笔顺、延伸阅读、举一反三等内容,每个偏旁部首配有视频示范讲解。《曹全碑》属东汉末年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国东汉时期
题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种文章样式,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题跋原是题写于载体前后的说明与评论文字,后也单独另写成篇,逐渐成为一种文体。张相在《古今文综评文·跋》中将其分为故籍、书体、诗文和图画四种。宋元时代是题跋发展、形成和成熟的时期,本书主要围绕宋元时代的“书画题跋”进行论述。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儒学传统与书法传承,主要分为4章,分别从耕读传家的与书法传承、古代书院的书法教学、儒学视阈下清代贰臣书家观念、印论中的儒学研究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中编:儒学家的书法观念与实践,分为5章,分别从儒学观念下的韩愈书法研究、蔡襄的儒学思想与书迹研究、儒者黄道周的书学研究、儒学观念下的洪亮吉书法研究、郭
本书中说,“此印存版本颇多,似系以墨拓散页供朋友索取所致。”故同名《削觚庐印谱》者,内容各异,相同者甚少。本书所据底本为童衍方先生所藏四册本,以及杨广泰先生所藏二册本两种,共计八册,现合辑为四册。此中甚多印作为未见以往出版著录的新资料,不论从资料角度还是从欣赏角度都具有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