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林所*的《隐士的深度--陶渊明新探》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书稿立足文本,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领域及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认真梳理、分析和概括,结论平实可信。对陶渊明的服药与养生的论述比较新颖,弥补了前人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陶渊明新的历史观和汲冢《竹书纪年》属于学界很少注意的方面,本书对此论述很有新意,可引起学界进一
董家平编著的《三曹醇疵》较全面地评价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一生行藏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所作诗文。本书釆用微观研究的方法,考证和分析了三曹某事的前因后果或某篇诗文的内容特色。每章研究一个专题,几章形成一个整体,研究完一个人物。作者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史书和文集中寻找依据,具有言之有据的特点,加之研究深入,分析透彻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以帝王之尊相号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云集响应,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而彪炳史册的文学新局面。曹操、曹丕、曹植的诗,王粲、徐幹的赋,孔融、陈琳、阮瑀的文章……都是这个时期*为辉煌壮丽的篇章。《建安文学史话》融文学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向读者展示了建安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总体风貌。
书稿共分八章,分别是先秦文学批评、两汉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隋唐文学批评、宋金元文学批评、明代文学批评、清代文学批评和近代文学批评。全书重点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做出详细描述,并突出批评文体在文学批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系列教材一种,书稿共选出48篇中国古代文论经典篇目,每一篇都由背景、原文、注释、导读、延伸阅读五部分组成,并配一幅插图。背景部分主要介绍该篇文章作者情况及文章出处等基本情况;导读部分主要是对该篇文论思想进行阐释与解读;延伸阅读部分列举出五部(篇)古代与现代相关著作或文章目录,以便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
序言陈思和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洪昇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昇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
章培恒先生的导师蒋天枢先生,曾在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受过陈寅恪、梁启超等名师指点,蒋先生晚年,放下自己的许多著述不做,集中精力整理恩师陈寅恪先生的遗著。一套书干干净净地出版了,最后一本是蒋先生编订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用年谱形式,把陈先生一生的著述活动都保存下来,没有一句花里胡哨的空洞之言。后来缪托陈先生知己的学人名流
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洪昇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昇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
本书集中体现作者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期文学的演变和演进。重点突出对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思潮探究的整体观照、现代作家与作品解读的经典魅力以及对香港学者散文透视的别样风景。如此,在面到点上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出较为深刻的文化考察,凸显纷繁复杂时代文化与文学转型、互动时的历史留影与意义。
本书是作者从事学术研究二十余年的论文集,视野开阔,方法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先秦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史记、唐诗宋词、当代文学评论、粤剧历史、苗歌、西方古典文学等方面。多数已经发表于学术核心期刊,其中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十余篇,北大核心五篇,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本书分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