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历史悠久,物华天宝,风光旖旎,人文厚重,胜迹众多,素有“树海”“竹洋”之称,是闽东南的“后花园”,享有“土楼王国”之誉。《南靖县志(1991-2007年)》集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于一书,全面、科学、准确记述改革开放崭新时代、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业绩,充分表现了南靖人民勤劳
◎跟随本书,回到明朝的故事现场《明朝那些小事儿:金陵琐事》记述明初至万历年间的野史轶闻,有明朝各时期的皇帝,有贫苦廉洁的官员,有个性怪异的诗人,有多才多艺的妓女,有贪财逐利的市井小民……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如海瑞廉洁,死后遗物只有8两银子;72个倭寇就侵占了南京城,无人敢于抵抗……皆可补正史
崇州文史资料(第三十四辑)
本书为粤西府县旧志丛书之一种。吴川偏居岭南一隅,明清时属高州府,其有县志始于明万历年间,今已亡佚,清代吴川县志的纂修相对完备。本书为清代修纂的第四部吴川县志,为在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与雍正九年所修吴川县志的基础上增补删削而来,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分为十卷,为后世留下了翔实可征的文献史料。本志还特重于隆教化、彰名教,垂
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是联系闽南沿海与闽中山区的重要水陆中转站之一,市场繁荣,人文荟萃,素有“小泉州”之称。本书收录文献四种,《朴祖传序诗赞》《至谊堂实纪》是湖头李氏先祖李森和李日燝言行事功记载,《湖头金石拓片》为22位墓主的志铭,《竹山村郑氏文书》是湖头郑氏家族所藏的民间文书,包括买卖契约、找贴契约、典当契约、借贷契约、
本卷始自温州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下迄东瓯内迁归汉为主要时空定位,旁及东瓯故地的丽水和台州部分地区;同时又虑及东瓯和闽越为越国贵族后裔建立的王国,且东瓯又由闽越析出,故越国、闽越乃至西汉帝国等历史背景也作了相应的诠释。尽管温州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几近空白,可我们知难而上,广为搜集史料。本着科学、严谨、发他人所未发、视学术为
宋代是温州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其在全国政治、文化地位最高的时期,对这一区域后世的发展影响深远。本书60万字,利用详实的史料,全面展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人口变迁、经济结构、百姓生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放在全国、东南的视野中,关注百姓生活,以具体、生动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揭示温州区域的特点。在写作
《温州通史》第二卷以地理环境与交通格局、政区变动与政治控制、经济发展及其空间分布、人群与地域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尽可能全面系统地阐释汉唐五代时期温州地区政治控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其社会形态、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面貌及其变动,认识并把握此一时期温州地区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分析并揭示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中国地方志的编修历史较为久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编修理论、方法等。这些理论、方法及与方志相关的文化含义在方志编修者的序、跋中多可找到重要参考。本丛刊收录的主要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其他方志丛刊著录和收录的、现可见的方志之序、跋,旨在将历代方志所载序跋网罗一帙,尤其是由纂修者和名家撰写的序和跋,尽量收入其中。在编排
米景扬先生1956年即到北京荣宝斋工作,长期从事木版、木印画的编辑、绘制工作,也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画复制工作,对老北京的文玩界、文化界的往事、典故了如指掌,本书就是他从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对老北京的文玩、文化进行讲述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