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录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鄂温克语言的图书,从少数民族语言功能出发,选择敖鲁古雅鄂温克常用语句进行分类编排,每一词条配以敖鲁古雅鄂温克语、汉语释义、汉语拼音等,旨在保护、抢救这一少数民族语种。
《广西东兴京语参考语法》以南亚语系京语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利用翔实的语料,采用参考语法的描写分析方法,对京语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全书共分为六章。《广西东兴京语参考语法》的意义在于首次全面系统描写了京语语法,有利于后续语言保护与研究工作。
本书首先厘定三语教育的背景和概念,梳理了国内外藏汉英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德、法、美、日、新加坡等国多语教育政策与外语教育发展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西藏、甘肃甘南、四川阿坝、青海等地藏汉英三育教育的实践形态。基于三语教育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藏族地区三育教育现状、三语生态认知、三语语言态度、三语语言能力、三语教
《达斡尔语音系实验研究》基于结构主义音系学理论,使用声学分析方法,描写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音系,提出以下观点:1.达斡尔语短元音[e]无音位地位,是音位/i/的变体。2.可用12个区别特征来区分达斡尔语10个元音音位和41个辅音音位。3.达斡尔语有音高重音,出现在词尾音节上,表现为单词基频的显著提升后显著下降。达斡尔语音
本书是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为纪念《壮文方案》颁布60周年,围绕关于新时期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和发展这个主题而出版的学术研究专辑,共收录了60多篇论文。本书内容重点关注的是广西地区的语言资源情况,收录了学者们从各角度对该地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应用、保护与发展,新时期壮语传承和发
《汉藏历史辞书辑要》辑录宋、元、明、清、民国历史上汉藏语言辞书,包括宋代汉文解读梵文佛经的词书;汉语解读《史记》、《汉书》、《三国志》、《五代史》、新旧《唐书》、《元史》中的夷语;元代八思巴文的翻译;明清《四夷馆考》;清朝乾隆御制五种文字对照的辞书;民国时期编辑的学习藏语文的辞书等。这些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汉
本书以民族语研究与汉语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与现代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侗语的语音、声调、语法以及人名、地名、民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对侗语语音语法的探视、发现、认识极为深刻,这是非本民族学者所不及的。侗语声调被称为声调演变的活化石。侗语有10个共时调位和15个历史调类。侗语声调由无到
少数民族语言地理语言学研究是发展我国地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理论价值在于其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各民族语言的内部差异;而且还对研究民族语言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书以纳系族群诸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地毯式田野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材料,采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做了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分析和比较研究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本书搜集清末民初修辞学文献,择其最精当者加以整理。主要包括《演说修辞法》《修辞学教科书》《文字发凡》《修辞格》《国语修辞法概述》《修辞学和语体文》等。这些文献是清末民国时期现代修辞学经典文献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今天的修辞学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