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技术史研究者约阿希姆·拉特卡奥的力作,系统论述了德国从工业革命起到现在的技术发展的历史,讨论德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它对工业的影响,以及政治环境和本地条件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化学合成工业、汽车工业和战争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是分析的重点。在导论中,作者还讨论技术史的意义和分期,以及国别史的价值问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测量开始,测量又是从建立标准开始,因此,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仪器科学的发展历史,从这条主线来展示仪器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定能够展示出仪器科学的飒爽英姿,也一定能够展示出仪器科学的欣欣向荣。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对仪器科学与科技文明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介绍;第2章对中
是否常常因为虚度光阴或错失良机,而懊悔不已? 赶飞机、赶会议、赶考试……是否为了赶上各种时间节点,而时刻紧绷神经? 被逼婚、催生孩子,耳边充斥着到什么时间,就该干什么事的各种催促声,是否苦不堪言? 工作、学习是否总是无法按时完成,苦于分身乏术,充满焦虑? 学了那么多的时间管理法,为何终多数是
中华学人•哲学系列邀请当前国内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大多为长江学者),以文集或专著的形式推出其代表性作品,代表了目前哲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其研究问题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整体以套书的形式推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语言分析与当代科学哲学》以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整体趋向性为主要依托,指出"语境论
本讲义系统而详细地讲解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大类文献以及甲骨文、简牍、帛书、敦煌卷子和明清档案五大类史料中的科技史文献分布及其主要价值,介绍了相关文献的查找、辨析与使用方法,集中了作者在科技文献学领域三十余年的研究与教学成果,集知识性与实用性用一身,为中国科技史领域里的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工具书。
《湖北科学技术史》的视野从先秦到民国,纵横中华五千年文明。全书共计11章,包括绪言和史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代、民国的湖北科学技术。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农学、数学、物理、化学、冶金、生物、医学、建筑、水利、纺织、机械、手工艺、科技教育、科学家等内容。本书采用文明史演进的理论,以跨
“漫画科学简史”系列以时间为序,用漫画的形式梳理了从石器时代到18世纪科学萌芽与发展的过程,既包括西方主流科学,也包括一些地方性科学和技术,涉及各个、各个时期的重要科学家及其成就,内容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众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