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思想史(增订本纪念张载诞辰一千周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对“关学”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刘学智教授立足于多年来对关学文献的梳理与思考,最终对“关学”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关学是指由张载创立并在其后的传播流衍中与张载学脉相承相通之关中理学。”并指出“关学是一个有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风格独特而又开放
本书主要内括:《小学》的重要性与研究概况、“小学”正名、《小学》成书过程、“三纲九目”与“三纲八目”:《小学》与《大学》、《小学》体现出的“知行观”:“知先行后,知行相须”、《小学》的性质:“修身大法”、朱子对《小学》“六篇”的总论:“复其初心”等。
本书是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即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通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劄记,作者简明扼要阐述了宋代理学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展现宋代理学家探究义理的精深与各家之异同,并结合中西思想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比较与评析,其中多有独到深刻的见解。作者以札记形式展示,看似
本书以中国学术史之宏阔视野,撮述朱子学要旨,内容论及自孔子以后迄于朱子此一千七百年来儒学传统之流变,朱子学之思想脉络,及朱子学之流衍,以此明朱子学承先启后之重要思想价值。本书高屋建瓴、内容通俗易晓,朱子学之精粹尽在其中,实为阅读和研究朱子学之入门书。
本书是笔者多年来对关学精神探索的结晶。它由关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关学精神的哲理、关学精神的人格境界三部分组成。关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关学精神总论,后两部分是分论,分别从哲理的精神气象和哲人的精神境界两个方面阐述了关学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近思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师读本”丛书中的一种,是专为教师打造的《近思录》读本,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对《近思录》进行系统解读,在内容上分为前言和正文,前言对《近思录》的成书及历史地位进行简要介绍,正文包括原文、注释、大意、思考辨析题,充分体现教师读本的特色性和实用性。。本书读者对象为
本书是“朱子经学与四书学”专题论文的结集。朱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人物,他集宋代理学和经学之大成。本书集中研讨了朱子的五经学、四书学及其相关问题,内容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1)朱子的四书学研究。四书学是朱子经学的研讨重点。(2)朱子的五经学研究。朱子的易学和礼学得到重点讨论。(3)传统朱子学问题再探。中和和道统问题得
学界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门人、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子、王阳明这些标杆式人物的门人、后学身上,而对二程门人、后学的研究则相对冷淡很多,目前尚无一本系统而完整介绍二程门人的专著。本书是对二程门人进行系统考证和整理的著作,借鉴学案的编纂体例,对每一位门人,按照生平、遗事、思想和附录这四大块进行撰写,以期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二程
《张载及其关学:“横渠四为句”视域下的现代阐释》通过从张载晚年基于对自己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总结的“横渠四为句”入手,分析了张载的学术人格、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及追求、道德修养,系统阐述了张载提出的“太和”“虚气”“天道”“神化”“穷理尽性”“大心体物”“大中至正”“至当百顺”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命题,以及张载确立的为完成使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