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政治的历史与边界》叙述周详而又引人入胜的著作中,肯尼思·米诺格探讨了从古代世界到20世纪的政治发展过程。作者力图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下问题:政治体制为何演进不止?政治如何在我们的社会中生发权力、保障秩序?民主是否一直有利无弊?21世纪的政治又将有何变迁?
人们时常听到并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但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詹姆斯·富尔彻借助生动详尽的案例——从17世纪初的东印度公司到1995年的巴林银行破产案——对此进行了研究。他考察了资本主义在英国、日本、瑞典及美国的不同形式,探讨了资本是否已经摆脱国家的界限,正走向全球化。他还以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近期的东南亚金融危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转型的逻辑起点是“传统中国”。“传统中国”是由“小农经济”、“帝国政治”、“儒家文化”与“士绅社会”形成的四位一体互为强化的有机整体。本书首先从“小农中国”、“帝制中国”、“儒教中国”与“士人中国”四个层面,深度剖析了传统中国的构造机理及其运转机制;然后,以泼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了中国社会政治转型与重
《公共政策学》共分九章,其中第一章为总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及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公共政策系统,重点阐述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工具与公共政策周期;第三章为公共政策问题,重点阐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属性、内容、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主体、分析方法与确
《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学》以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政策过程为主线,系统描述了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内涵分析、特征描述、发展演变等内容;在吸取当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决策的理沦模型,并重点研究了公共政策的过程,即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制度物议》辑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白钢研究员评论古今制度的专题论文。共26篇,分编成4辑。第1辑“抛砖引玉”,略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他问题;第2辑“一得之见”,检选以往行政经验的现代意义;第3辑“他山攻错”,分析批判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及其在制衡与纠错方面的借鉴意义;第4辑“矫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近代思想文化论集》体现了著作者在科学研究实践中长期关注的某一专业方向或研究主题,历时动态地展现了著作者在这一专题中不断深化的研究路径和学术心得,从中不难体味治学道路之铢积寸累、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未有穷期的孜孜以求,感知学问有道之修养理论、注重实证、坚持真理、服务社会的学者责任。
《公共行政学新论:行政过程的政治(第2版)》是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和权威性教科书之一,全书立足于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政府管理的实践,用大量现实资料及案例对公共行政学的原理进行深刻的阐述和剖析。书中涉及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政府的角色、公共组织理论、文官制度、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制中的行政等主题,尤其是
本书内容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公民政治意识的理论维度、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的离合等。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文修订版)》是先锋派作者写就的先锋派作品。它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批驳了诸如公共管理学、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目前广为流行的理论,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作者开阔的视野、犀利活泼的文风以及大胆的理论创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本书不仅为后现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