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系统介绍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考古成果的科普图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作为知识铺垫,第一部分从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开始,以非线性的方式介绍了人类从灵长目到人科,再到人属,最后到智人的进化历程。第二部分为大河文明极简史,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从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距今2000年的先秦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介
海关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3000多年的中国海关发展史揭示出“国盛则关兴、国弱则关衰”的历史规律。中国海关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倾力为社会奉献优秀文化作品,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书收录了本馆近300件**代表性实物的精美图片和
兰亭序写风骨。水村图写思念。溪岸图写天真。寒食帖写性情。洛神赋写相思。平复帖写守护。高逸图写癫狂。早春图写希望。夜宴图写家国。游春图写传承。职贡图写天下。瑞鹤图写幻梦。上阳台帖写梦想。祭侄文稿写离别。西园雅集写境界。写生珍禽写富贵。簪花仕女写华丽。溪山行旅写众生。千里江山写青春。富春山居写洒脱。没有博物馆中的历史,只有
中国自古有五千多年历史,但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仅有三千多年。如何弥补这两千年空缺,将炎黄与蚩尤的神话传说时代变成可以实证的中原文明起源景观?本书以《山海经》所记“玄玉”为线索,依据考古新发现的中原地区5300年前最初的玉礼器玄钺,对黄河及其支流地区做广泛的玄玉礼器普查,以各县博物馆藏189件标本,组合为四重证
《白鹤梁题刻史料辑录/白鹤梁题刻研究丛书》在回顾了白鹤梁题刻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将白鹤梁题刻的历史沿革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了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石鱼标识不早于唐、已消失的“称斗”石刻为唐大顺元年镌刻、大量南宋早期题刻反映了中原人士流入四川地区等观点,指出了原先根据白鹤梁水文题刻推算的历史枯水水位的错误,并分析归纳了白鹤梁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
传拓与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拓,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方寸之间显天下”的内画鼻烟壶,是满载中国元素的艺术珍品。当一群高中生兴趣盎然地拿起扑子做传拓,拿起竹笔做内画,他们会与这两项非遗项目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和分析,他们发现
本书为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收录了今山东省肥城市现存的与道教有关的碑碣、塔铭、题记等,计194块,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所得,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发表。每一碑刻首先冠以简介,其次抄录碑文,标点分段,间附拓片,计204幅,有效记载了诸多文化遗存。
本书分卷上《齐国简史》、卷中《齐文化要义》以及附录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如太公封齐、桓管霸业、晏婴相齐、田代姜齐各个时期,齐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富民惠民的治国方略,变革创新的发展理念,尊贤尚功的人才观,礼法并重的法治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务实的社会治理思想,为民爱民的廉政思想,构建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思想等,对当今社会
本墓为西汉长沙国第二代长沙王之子沅陵侯吴阳的墓葬。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早期,墓葬的规格很高,其棺椁结构为一个椁室加一棺和两个外藏椁。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有漆器、铜器、印章等,尤其是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贵竹简,有《上计簿》、《闫昭》、《闫氏乘日》和《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