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新药研发学
《本草求真》为清·黄宫绣撰,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全书共十卷,辑药520种主要在《本草纲目》基础上对本草阐真摘要,辨伪订讹,发前人所未发,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本草专著,便于初学者使用。本次校注,以清乾隆三十九年文奎堂刻本为底本,以光绪四年荆郡务本堂刻本等为校本,精校细注。可供中医、中药工作者参阅。
中医药学将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称为虚证。虚证发生的病因多样,证候也很复杂,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所谓补虚,并不是人们日常所认为的补充营养,而是根据个人体质之
解表药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病症,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虽不是大病,但是易发难除,常常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症状,在中医药学看来,就是外感表证;《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也就是说,这样的症状需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这类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药
中医药学中,有一味专门的收涩药,其意在于收敛固涩之用,用于治疗各种滑脱证候。其实,生活中这样的证候不在少数,如盗汗、久泻、久痢、遗精、尿频等。另外,很多滑脱证候*初影响不大,但长时间可致元气日损,甚至变生他症。《本草纲目》中有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以敛其耗散之说,本书正是以此为基础,为身有滑脱之症的人群全面介绍日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故人体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经络不通,各种疾病也就接踵而至了。阻碍经络通畅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气郁、神思过度、脾胃不足等。经络不通出现时,就需要疏通经络,故而本书单独列出提出温里理气、安神开窍条目:温里以治里寒;理气以疏畅气机;安神以定神志,疗心神不
血液是人体脏腑组织的濡养根本所在,没有血液的营养,人体一切活动及存在就无从谈起。与血液有关的养生、疗治中药多不胜数,应根据自身气血调和的需求,灵活选择采取止血、活血、补血等方法。 血液为人体精微物质,环周不止,荣养全身,若血液溢出脉外,轻者引起机体衰弱,重则导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所以止血药不论是治疗一般出血证,还是急
现代人因为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等原因,很容易患上热毒,这时候就需要清热解毒。中医药学讲究人体内阴阳调和,内火就是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的原因之一。人体阴阳失衡,必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药学认为,火为六淫之一,可致病。火热郁积,导致疔疮痈肿之类的邪气,就是热毒。因此,清热解毒清的是内火,解的是火毒。而且,要想清除火热,必须要解掉
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现代人群湿症者多,头发油腻、大便溏黏、小腿酸沉、早起刷牙恶心、舌苔厚黄等都是湿气重的表征,原因大概在于环境、气候、饮食、睡眠及生活习惯不良等,所谓十人九湿,并非耸人听闻。利水渗湿便是通调身体,促进经络通畅的首要手段。同时,利水渗湿也是一种养生方
自古以来,呼吸系统疾病都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重大问题之一。现今,咳嗽、咳痰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证候。随着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变化,上至中老年人,下至青少年甚至婴儿,都可能需要止咳化痰方面的调理。中医药学向来在注重疗效的同时,讲究内调外养,对于止咳化痰,更有许多独特的疗法与预防之方。引发咳、痰症状的原因众多,感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