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图集包括全国、重点区域、主要流域、综合农业区四个图组,综合使用格网和栅格地图、饼状图表、文字说明等多种表达形式,呈现了我国国土利用纹理及分布特点,全面描绘了我国国土开发最新格局和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现状特征。
鉴于广东在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方面的先行探索及其有效成果,当前亟须以广东的实践经验为载体,深入探讨和总结广东的经验,讲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广东故事。因此,本书立足广东,尝试定量与定性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梳理结合,分析广东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政策实践和实际效果,总结其成功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人文情绪导向理论的背景和依据、休闲农业中的人文情绪表征研究、京津周边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京津周边休闲农业的人文情绪导向设计研究、设计案例分析。
王鸿一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引导者。1936年4月,公葬王鸿一先生办事处印发《王鸿一先生遗文》。本次编辑,以该书作为基础本,以台湾山东文献社1978年出版的褚承志编《王鸿一遗辑》作为对校本,收入《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1936年1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一分院印行高赞非等著《地方自治与民众组织》。1936年
本书收集的内容包括了社会调查及邹平社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农业改进实施报告、山东旧济南道属农村经济调查、邹平县政建设实验区卫生院医院廿三年度、第一二期工作概况、合作丛刊第一集、土地陈报之过程与目的及其具体办法、山东邹平实验县实验规程汇编等。
1991年7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邹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的《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1993年10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由梁培宽主编的《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本次编辑,根据顾问梁培宽先生的建议,从上述两书和《河南文史资料》第二十辑、《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二辑中辑出与梁漱溟与山东乡村
本书尝试采取制度史与社会经济史相结合,从国家政略层面入手,考察十八世纪社仓政略演进的时段性及各省社仓运行的差异性,论述社仓建设中官僚的作为及与皇帝的互动、民间与社仓建设等层面,讨论十八世纪清代社仓制度时代特征、发展脉络、社会功能等侧面,探索社仓运作的各个环节,阐释古代国家在社会经济事务的角色与作用,以此来透视清廷的政府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重大战略节点,进入了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数量导向转向绿色高质量和营养健康导向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世界新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重大战略节点,进入了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数量导向转向绿色高质量和营养健康导向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的战略机遇。面对新
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操”两个“相结合”理念,较创新性地构建“概念认知+实践案例+方法论”的乡村产业融合业态分析逻辑框架。其中,政策理论层面,系统梳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政策要点,厘清乡村产业和业态相关概念内涵;实操案例层面,突出乡村产业跨界融合业态发展重点,提出“乡村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