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七章,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概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实现路径、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等内容。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自然与经济社会状况、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物种多样性、中国生物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The best practice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in China
本书主要围绕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不同环境资源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技术、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生长控制及菌种保藏等几个内容展开,主要针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及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编写而成,除了设置微生物操作技能的基础实验,还有研究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微生物分离筛选的操作技能,开拓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福利(尤其是穷人的福利),而生态补偿是贫困减缓的重要机制。本书重点关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贫困人群的福利,认为在生态保护行为意愿和福利损失的基础上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明确界定利益相关方和区域的生态保护责任,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发牧户的参与式保护行为,是实现生态保护—人类福利提高—可持续发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应用型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定位,但生态专业实践教学教材一直较为匮乏。李洪远等(2010)介绍了40个国外生态恢复案例,国内生态恢复工程案例教材仍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教师撰写了一些北方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著作。但目前介绍西南地区生态恢复(修复)案例教材,特别是地震后的生态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
本书基于现代地理学、土地科学、景观生态学、水文气象学等相关理论,结合计算机、空间、遥感等信息技术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以阿克苏绿洲为研究对象,遵循格局现状时空演变与驱动生态安全响应的逻辑路线,在系统分析和探讨近十年来阿克苏绿洲植被、水环境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从生态承载力、生态敏感性、景观格局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角度分析阿克
本书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以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的,对生态工程学科发展沿革、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规划、评价、设计、监理,及各种产业类型的生态工程如农业生态工程、产业生态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水土修复技术》是在课题组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充实后撰写的。本书共分7章,分别为:第1章概述;第2章污染物的迁移过程;第3章污染物迁移的流体力学;第4章地下水污染修复;第5章土壤污染的修复;第6章地表水修复技术;第7章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本书首先简单介绍土壤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迁移及转化过程、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