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过程的波折起伏。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概念。全球化能让国家间联系更紧密,也能让国家间的矛盾更突出。全球化并没有让世界变平,也没有让国家发展趋同,而是推动了多样化发展模式。全球化的历史上没有固定的赢家和输家,追赶和被赶超都是国际发展的常态。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步入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上合组织国家总体政治形势比较稳定,经济发展逐步走出疫情带来的危机,外交上比较活跃,地区国家间来往密切;但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继续恶化,地区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热点频现,安全挑战日益增多。上合组织成员国要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本书稿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文用日文撰写而成。本书从明代时期中日双方观点分析勘合贸易关系的建立与盛衰。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朝洪武时代,永乐时代,及其明朝后期的勘合贸易分析;日本足利义满时代,义持时代,室町后期的勘合贸易分析;勘合贸易中出现的日本刀,明朝铜线等贸易品的交易情况;以此得到中日勘合贸易是互惠互利的结果。本书适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书是厦门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的研究国际关系与国际法问题的理论研讨文集。全书旨在瞄准2020年以来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全书分为理论研讨、学术研究、比较国际法、域外国际法研究等多个部分,主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
本书分为“记忆篇”“人物篇”“合作篇”“人文篇”四部分,收录了《时光荏苒,友谊长存》《我与马来西亚领导人的交往片段》《砥砺奋进,携手同行》《熊猫“使者”萌动马来西亚》等文章。
本书主要从历史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科研究方法,以二战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采取的制衡行为为实例,介绍中东地区国家间相互制衡行为的动机、特征、类型等,系统解读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从制衡视角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开辟了对中东国际关系史的专门性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相关
本书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一手文献,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进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
本书对清朝与缅甸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为我们了解、研究清代中缅关系提供了比较翔实的基础性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前瞻性眼光。清朝时期,缅甸境内曾存在东吁王朝(1531~1752年)、后白古王朝(1740~1757年)、阿拉干王朝(1433~1785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英属缅甸(1886~
中俄关系,逶迤曲折,以史为镜,鉴往知来。《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共19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本书收集和编纂了清代1653年至1911年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反映了两个相邻大国长达259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历史。本书以我国海峡两岸档案为主体,兼及外国档案,文件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