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介绍了37种生长于广州的古树名木以及2处古树群,通过科普生物学知识、挖掘古树背后的人文历史传说,辅之以高清实景图片,将古树的风貌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从空间布局、产业协同、产品转化、市场开发、制度保障与智慧加持六大方面探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育旅游开发的路径,通过体育旅游的和谐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服务社会并行,助力旗舰物种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世界自然教育展示样板区、人与
本书分序、前言、古树名木资源概况、古树名木介绍、古树名木资源信息一览表内容。其中共收录散生古树186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24株、二级古树(300-499年)22株、三级古树(100-299年)140株;每株古树名木按1~4幅图片展示其树木全貌、局部特征、生长环境等。
本书剖析了公众对于国家公园公共服务的趋义、趋利意愿特征;在评价国家公园满足公众意愿的公益价值条件基础上,分析了公众对国家公园公益价值的响应意愿及投入行动;调查和归纳了访客在国家公园的体验意愿及实际收获;探究了如何应对国家公园公益化运营模式实现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国家公园公益化运营模式;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运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免修剪移植技术的特点,系统比较了大树免修剪移植技术与传统大树移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免修剪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第二章:免修剪移植技术的原理,回顾了我国古代移植技术的精髓和启示,以及免修剪移植所包含的抗蒸腾剂技术、土壤透气技术、防腐促根技术、土球开挖与包装技术、树干与树冠保护技术等技术。第三章:免修剪
本书分为“树的智慧”“林业的无知”“未来森林”三章。第一章“树的智慧”主要讲述的便是树木为了生存所发展出的能力与智慧。树木面对自然环境不是束手无策的:它们将上万年来积累的经验存储在种子里,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还会通过树根识别自己的亲友,为彼此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携手调节区域气候,以便整个族群的茁壮生长,哪怕是面对气
本书介绍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背景、主要阶段、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并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了典型退耕树种的固碳特征与影响因子,阐明了退耕还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深层土壤固碳效应,进一步以甘肃、宁夏和河南三个地区为例分析了省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固碳效应,采用Meta分析揭示了全国退耕还林工
本教材以锯材干燥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木材干燥介质与热媒、木材与水分、木材干燥过程的物理基础、木材常规干燥设备、木材常规干燥工艺、木材干燥过程控制及其他特种木材干燥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工艺等。本教材是在现有教材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各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经验编写的。
本书是对新时代木质基前沿新材料开发与利用新近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之作,聚焦于木材科学基础研究理论的突破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系统性地阐述了木材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涵盖了木材超分子聚集体、木材分子结构解译、木材仿生学、木材拓扑学、特殊功能木材、纳米纤维素、木质气凝胶材料、木材碳学、木材增材制造、仿生胶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防护林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基于防护林生态学必须依托防护林工程而发展的特点,在明确防护林生态学基本内涵与范畴基础上,确定了防护林生态系统区划/构建理论与技术、经营理论与技术、效应(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理论与技术等为本书的核心研究内容。全书共5篇11章,包括绪论篇(第1章~第3章)、防护林区划/构建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