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的首要目的就是传播基督教。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贡献了中国文化所缺的东西,以引起中国人的兴趣。于是,西方的科学与文化就成为传教的媒介。为了传教,他们不仅学习甚至精通中国语言文字,而且必须要理解和研究中国积淀数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基督徒的生活》阐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自我否定,背负十架,默想永世。自我否定构成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出发点;背负十架成为基督徒生活的基本操练;而默想永世则成为基督徒奔走天路的基本方向。这册单行本选自《基督教要义》第三卷第六至第十章,在历史上常被称为“金书”,备受读者欢迎。
边疆服务中医疗卫生事业的研究,是整个边疆服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一问题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一历史个案的透视,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基督教在华传教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的历史变化,认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现代色彩的开发是如何起步的,弥补过去历史研究仅仅关注中国沿海及内
《重拾教父传统》共分6个部分,大部分内容旨在表明新教福音派的状况,尤其是那些福音派内被称为自由教会(FreeChurch)或“信徒教会”(believers’church)的群体,“信徒教会”这一称呼几乎与“福音派”一词一样模糊。这两个范畴并不相同,但却有重叠;前者与教会论的历史形式有关,而后者则与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关。
本书是史景迁众多畅销作品之一,通过叙写利玛窦在中国创建记忆秘宫,并最终客死中国,反映了他奇特、艰难的传教经历,以及当时中国明朝上至自宫廷下至民间的社会众生相,折射出了利玛窦这位神奇传教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既然我们承认尼采的“敌基督”和两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你为何扮演白痴,仍旧做一个基督徒呢?《越界的现代精神:基督教的未来》展现了作者罗森斯托克-胡絮迎接时代的挑战和自身理智朝圣的历程。他认为未来的哲学要将哲学从死魂灵的世界引回附有身体、活生生的灵魂领域中;要将哲学从神圣、自足的观念领域的至福中拉下来,进入人类苦
《圣经故事(2011升级版)》是美国著名通俗作家房龙的名著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传读不衰。房龙对人生和事物有着积极、深刻的理解。《圣经故事(2011升级版)》就是既忠实于原典,又有自己朴素的声音。虽是以《圣经故事(2011升级版)》为蓝本讲述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原著,而是将所谓的神迹、民族传说、历史故事与近代历
《回到正统》被公认为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作者综合了哲学与宗教信仰的观点,对当时社会盛行的一些信念提出异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思潮的的错谬,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通过思想的探索发现,使徒信经所表达的正统信仰才是好哲学,是真正能满足人生需要的真理。《回到正统》幽默的笔触不单使人感受到思考的力量,更让人感受到思考
本书是《回到正统》一书的姊妹篇。对切斯特顿来说,《异教徒》是对坏哲学或异端思想的批评,《回到正统》则是对好哲学或正统信仰的辩护。作者在本书中抨击了他同时代那些藐视正统信仰的异教徒,揭示出他们的思想何以是坏哲学。书中充满着智慧的悖论和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语言诙谐幽默,颇为引人人胜。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美国青少年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德兰修女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愿我们在世界的爱心之中。”获奖后,她卖掉了奖章及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在世界的爱心之中:德兰修女的感想、故事与祷辞》是德兰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