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系统总结期,考察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的态度,既可勾勒出八大家在清代的接受史,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清代古文发展脉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整个传统散文世界学习八大家的经验,有助于完善和建构古代散文的批评话语,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此书以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
《昭明文选》是我国南朝梁武帝时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一部书,也是今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赋、诗、文选集。遍及诸体,兼收古今,不仅保留了周秦至齐梁许多作家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进步的文学观点与崇高的艺术趣味,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珍贵文化遗产。全书六十卷,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刘宋孝武帝朝的政治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孝武帝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际关系。进而从历史本身脉络出发,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探寻政治与社会文化、文学变动背后的草蛇灰线。第一、二章侧重史实考论,为文学新变论述奠定基础。第三、四、五章侧重孝武帝朝政治与经学、文学的互动及文学新变研究。书稿正本清源
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诸多专家的精彩鉴赏文。所收名篇涵盖诗、词、文三大类,较全面地反映了陆游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钱仲联、袁行霈、霍松林等当代名家之手,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既能深入剖析陆游名篇之佳处,又能使普通读者领略名作的音韵美、情感美。
张贤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苏,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宁夏的一张名片”。本书稿以张贤亮文学活动为经,以年、月、日为纬,全面、翔实地记录张贤亮一生的重要作品、获奖情况、创作经历、思想观点等。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张贤亮的生平,如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人生轨迹,创作历程及作品的出版、发表年份,重要文学
本书是“问学”丛书之一种,收录作者在问学、工作中所知所遇的前辈学人以及出版人的事迹,不仅是作者的问学记录,也可为当代学术史、出版史提供相关史料。共收录文章25篇,分为三辑,一辑记录施蛰存、程千帆、周劭、钱伯城、杨勇、吴敬琏、罗宗强、傅璇琮等先生,二辑记录重要典籍的出版经历,如《陈寅恪文集》《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宋词赏析
本书以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及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论依据,探究中国与朝鲜半岛近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流传、接受的相互关系。中国与朝鲜半岛近现代文学关系是东亚文学关系的重要代表,大体经历了“疏离”“对话”到“回归”的演进过程。本书首先对朝鲜半岛文学转型中的“中国影响因素”进行辨源析流式的阐释,其次从“同轨镜鉴”的视角
本书收录了《从生活到文学——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审美探究》《由“文质彬彬”看铁凝散文的文化传承意义——铁凝散文简论》《山东作家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山东女作家群和青年诗群为例》《先锋与传统的融合——刘照如小说叙事策略论》等文章。
《春温笔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论文类编》是作者的论文集,精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分类编订。主要分为鲁迅研究专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专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教学研究专集、当代作品评论专集。每一部分选取了代表性论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本书具有较高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与老作家王蒙的对话,与诗人、评论家陈超的对话,与评论家王力平的对话。在这三篇主要的对话文章之下,分别收录了作者与该对话主题有关的的评论文章。其中与王蒙的对话讨论了王蒙的创作思想和相关作品,与陈超的对话则将铁凝、莫言、刘震云聚合在一起讨论,与王力平的对话则梳理了河北当代小说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