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赋学专著。其内容详古而略今,论辞赋之源流,品评名家名作,兼考证辨析。《纲要》分十五章。首章总论辞赋的渊源与分类;以下十四章分论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六朝、唐宋辞赋,提纲挈领,分析简明。陈去病是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潜心诗文与乡邦文献,除了潜心研究诗学以外,对辞赋的由衷热爱也让他走上了大家之路
《诗言志辨》为朱自清先生诗论专著。爬梳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贯穿四条诗论发展的历史。着重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朱自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诗言志辩》是对“诗言志”这一概念
本书《诗学纲要》共十九篇。书中首先阐述诗之名义,然后大致以朝代为纲,历述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过程。作者对诗学的定义可以说非常独到,他认为诗学的研究对象应为广义的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狭义的诗与词中。他一生潜心诗文与乡邦文献,除了潜心研究辞赋以外,对诗学研究的由衷热爱也让他走上了大家之路。本书关于诗学的论述虽然不及全面的诗文
全书首为总论,继而分论骚、赋、七、骈文、律赋、诗、乐府、词、曲9种文体,各体不加节题。以文体为纲,作品为纬,朝代简明标举。各代内容安排以有无变化为轻重,注重其“结晶品”,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详略颇有悬殊。在作家作品上,多选取各代有关文体丕变者叙述,非以名家为准。观念上,认为纯文学乃“唯美”的,唯美的文学功用在精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为学生讲授《诗经》课程时所写的讲义。该讲义涵盖了《诗经》研究史、《诗经》研究方法、《诗经》的地理、《诗经》的艺术性、《诗经》的文学手法等多方面内容,显示出一个具有深厚国学积淀和系统西学思想素养的学者的学术眼光。此书以讲义名之,其实称为“《诗经》通论”也不为过。其中涉及《诗经》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北宋咏画诗的整体创作情况,描述北宋咏画诗的发展历程,揭示北宋咏画诗对宋代文学史和宋代绘画史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选择文化史上著名的咏画诗现象,立足于咏画诗文本,考察北宋诗人与画家交往、诗作与画作相互影响的情况及其为北宋文坛带来的新风。第三部分指出,北宋时期围绕“诗画一律”观念而产生的丰富
"《少年子弟江湖老:那些诗里未说尽的人生》以史书史料、轶事典故、诗词歌赋等为背景,解读了众多唐朝著名诗人的悲喜人生。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首首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这些诗人的悲欢离合看历史、观自己、见众生。《少年子弟江湖老:那些诗里未说尽的人生》文笔优美,见解深刻,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各年龄段对诗词与历史感兴趣的
"《闲时无声听落花:那些词里未说尽的人生》以史书史料、轶事典故、诗词歌赋等为背景,解读了众多宋朝著名词人的悲喜人生。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首首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这些词人的悲欢离合看历史、观自己、见众生。《闲时无声听落花:那些词里未说尽的人生》文笔优美,见解深刻,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各年龄段对诗词与历史感兴趣的
历代安徽籍学者撰写的诗话,其数量相当可观,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仅有存目。《皖人诗话八种》收尚未公开出版的皖人所撰诗话八种,分别为南宋朱弁的《风月堂诗话》,明末黄生的《诗麈》和《载酒园诗话评》,清代赵知希的《泾川诗话》、余楙的《白岳庵诗话》、张燮承的《小沧浪诗话》、方廷楷的《习静斋诗话》、李家孚的《合肥诗话》。1995年
本书是一部将我国辞赋纳入到东亚汉文化圈中予以关照,着力探讨其域外流衍的专著。是书以中日文学关系极为紧密的唐代与平安王朝为研究时段,以唐赋中最具代表性的律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全书含绪论在内共七章,从传播考论、影响考论、域外返观三个层面展开,既梳理出了唐代律赋在日本传播的事实,也抉发出了日本对律赋的受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