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隶书碑帖《曹全碑》,并旁附释文。曹全碑全称为邰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明万历初年在邰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碑为竖方形,高二百七十三厘米,宽九十五厘米,共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隶书文字清晰,结构舒展,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
本书是苏州著名篆刻艺术家周摩和的篆刻作品集,收录的这些作品均为其近年来的满意之作。周摩和的篆刻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构思和逼人的气势,他善于“刻感觉、刻心象、刻自我”,能够“刻出精神、刻出大气势”。20世纪60年代初,周摩和正式师从著名篆刻家张寒月老先生,并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导和传授,吴中名家严沛仁、吴似兰
本书收录了赵孟頫的楷书作品,包括《千字文》《洛神赋并序》《黄庭经》《琴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无逸》《玉枕兰亭序》《九歌》《高上大洞玉经》《道德经》《东林山回仙观沈东老传》等。本书中每幅作品都附有简短的作品介绍、赏评。
小楷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书法的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小楷自三国魏时期钟繇所创,后被二王父子继承,王羲之取法于钟,又别开生面。南北朝时期成为小楷与中楷和大楷的分水岭。唐代楷书使小楷法度更加完备,唐人写经的出现使小楷达到了新的高度。元代赵孟頫承袭“二王”古法写出了不同于唐宋的新面貌。明清科举制度的大力实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收录自东周至明代的名篇佳作约100篇。篇目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所列选文章大多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名篇佳作。每篇作品均附有原文对照,方便读者阅读。读者不仅可以饱览《古文观止》之风貌,而且能够学习甲骨文的书体特点。可以说,书稿具有甲骨文学术交流和收藏价值,也具备一定文学欣赏价值。
小楷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书法的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小楷不仅承载着隶书想楷书法度化的过度转换,同时又独立于其它书体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小楷自三国魏时期钟繇所创,后被二王父子继承,王羲之取法于钟,又别开生面。南北朝时期成为小楷与中楷和大楷的分水岭。唐代楷书使小楷法度更加完备,唐人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