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综述莫言小说研究的现状以及作者个人研究的切入点。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前两个章节追溯了中国口头文学的源头极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结合具体的作品探讨了故事在创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第三章则论述了莫言的创作对说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探讨了莫言作品与民间谣谚、民间小戏的借鉴与运用;后一章探讨了莫言
本书为共分八章,章概括介绍莫言小说人物原型的文学演变背景、特征规律、思想艺术价值,从第二章到第八章则选取了莫言小说中的七组主要人物进行原型分析。这七组人物分别是代表着民间土匪英雄的《红高粱家族》中的余占鳌,代表着民国官员形象的《红高粱家族》中的高密民国县长曹梦九,代表着高密民间艺人形象的抗德英雄《檀香刑》中的孙丙,代表
本书上编将主要讨论英、俄译者对《丰乳肥臀》中的文化信息的翻译情况。们从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这项文化缺省的翻译情况着眼,一方面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实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论证两位译者翻译策略的异同。本书下编将着眼于英、俄译者对《丰乳肥臀》中艺术信息的翻译情况,由此更充分地讨论英、俄译者对原作艺术风格的翻译。细读英、俄
这部著作共计十三章,大约可以被切割为六大部分。部分主要包括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先锋叙事和史诗性叙事这两章,更多地是从艺术形式的层面考察研究新世纪长篇小说。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宗法文化叙事和方言叙事这两章,旨在从全球化时代的本土性角度来探讨新世纪长篇小说。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叙事和亡灵叙事这两章,更多地是从精神性内涵的角度来
本书为对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舒婷的系统性分析评论,除简要介绍其生平、阅读史、交往史外,着重对其诗歌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受众和传播,以及散文作品的成就进行逻辑性研讨。 正文共分五章。章基本的主题,主要以类型化的方式对舒婷诗歌主题予以阐释。第二章艺术的特质,主要分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舒婷诗歌接受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主
江户时期,中日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典籍文化交流。在现代学术史上,学者们对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的研究,在起始阶段,往往是重新发掘流入日本的中国小说文献。本书分别从传入与获取、阅读与训点、翻译与评点、翻刻与选编四个角度,考察江户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在日本的流播情况,关注中日书籍贸易和中日书价对比,以及唐本屋、贷本屋、辅助阅读的白话辞
精神文化传统是建构和维护村落共同体的内在力量,是我们今天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文化基础。本书从晋南临汾市襄汾县、运城市新绛县一带流传的赵氏孤儿传说入手,立足当代民众的传说讲述,着重分析赵氏孤儿传说所体现的地方精神文化传统在当代村落社会的具体实践及其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内在关联。通过分析精神文化传统在村落社会建构、
作者精选了19191948年三十年间能够代表时代、反映社会面貌的40篇现代小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
这是一本解读《水浒传》人物的书。书中写了林冲、鲁智深、宋江、吴用、晁盖、武松、李逵、扈三娘、石秀、燕青、史进、雷横、朱仝、杨志等十几个人物,作者"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心理,推敲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搞清楚他们何以会如此行事",从而让每个人物都展现出他复杂的一面,展现出他们人性深处的善与恶。
《<红楼梦>阅读史》以现代阅读学理论为指导,以时间为序,考察和梳理了古今中外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表现出的思想态度、情感反应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和历史,主要涉及阅者群体、阅读动机、阅读视野、阅读方式、阅读心理等方面,以及《红楼梦》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关系、在域外的阅读等问题。真正体会和把握《红楼梦》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慰藉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