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秋季发掘的郭家湾新村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的东部边缘,该遗址是一处面积较大、保存较完好、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殷商时期文化遗存。在近32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了包括四道车辙的商代大型道路1条、中小型房基10余座、灰坑和窖穴65座、水井3眼、祭祀遗迹3处、商代中小型墓葬379座,以及出土大量的陶、石、骨、蚌、贝器
本书由龙华烈士纪念馆多位专业研究员编写,依托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和研究资料,选取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的87件(套)精品文物,讲述了文物背后有关烈士的生平故事,反映了烈士的不朽精神和爱国情怀,不少文物是首次公开出版,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烈士精神有力的体现。本书中文物故事真实生动,图文并茂,让读者感受刀光剑影的革命年代、热火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窑变坯胎器,街存瓦砾墙。”聪明的吉州窑工匠通过匠心技艺让普通的泥土坯胎窑变幻化为神奇之器,创造出独具特色、天下无双的剪纸漏花和木叶纹装饰,使吉州窑成为宋元时期闻名中外的综合性窑场。窑火炙热的吉州窑窑场,不仅让永和镇留存了六街三市和码头遗存,“街存瓦砾墙”,还保存了大量宋元时期的窑炉、作坊以及碎瓷残片,得以让人们从中探
数学常用词通用手语
本书精心挑选了本世纪以来洛阳、长安一带新出土的墓誌一百二十方,其中东汉1种,北魏5种,东魏、西魏、北齐各1种,北周4种,隋8种,五代2种,唐代则多达93种。每方墓志,编者都加以释文,著录尺寸、行款、墓主生卒年等信息,并配有拓片图版。书后还附有人名索引,以便读者查询。本书的出版,既是编者数年来致力于墓誌文献搜访和整理工作
《金石丛话》是古典文学专家施蛰存先生当年为《文史知识》杂志所写的金石专题文章汇编,是古典文献学、金石学入门的经典专著。作者一面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一面用极为通畅易懂的语言把金石、碑帖、拓本、石刻、金文、摩崖、造像、塔铭等知识点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述。内容精炼、材料丰富、深入浅出,堪称传统文化学术普及的典范之作。
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学者们研究的视角新颖、资料翔实、论证精辟,其中有关于敦煌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的追根溯源,有关于敦煌壁画摹写传统和风格的探讨总结,有关于敦煌装饰图案发展脉络和继承应用的案例分析,有关于敦煌壁画和出土纺织品颜料和染料的科技鉴定,有关于敦煌服饰艺术研究和再现升华的展览展示,有关于
《汉代墓葬艺术》一书,这是有关早期中国汉代墓葬艺术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汉代考古所做的为数不多的田野考古调查的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反映了谢阁兰率领的调查队于1914年对中原和四川等地的汉代考古遗存所进行调查的情况,内容涉及帝陵和各个不同等级的汉墓,对陵园、墓丘、神道石刻、石阙、祠堂、碑刻、画像以及
《纸上吉金(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套装上中下册)》收录钟鼎彝器拓本,均为近十年间在上海图书馆碑帖整理工作中的新发现。将钟鼎彝器分为乐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乐器细分为钟、铸、句跃,食器细分为鼎、鬲、厂、簋、、豆,酒器细分为爵、角、觚、解、尊、壶、卣、罍,水器细分为盘、盉、匜。各器的编排次序以铭文字数多寡为准。文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