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关注19世纪以来,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学界,对中国古代诗话系列文本的译介与阐释、论述等研究。现共计有近百部诗话被英语世界研究者介绍、关注,其中又有53部被不同程度地进行英译。通过以纵向视角梳理英语世界中国古代诗话的传播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不同研究者针对不同朝代诗话的相应英译文本,从而进一步考察研究者们对一系
《唐诗百讲》由蜚声海内外的“学界诗人”羊春秋先生在多年讲稿基础上精心打磨而成。作者匠心独运,把唐诗中的代表性诗人、群体、体派、事件、诗论等总结为一百讲,每讲用一两千字的篇幅阐述一个主题,既有“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等总论,也有“‘诗豪’刘禹锡”等专论,还有“李白、杜甫诗歌比较”等合论,形式灵活,章法井然,语
《诗意人间》从茫茫诗海中精心择取90首经典古诗词进行讲解,以时代为次,将诗人一一排列。纵读之,触摸诗歌发展脉络,建安风骨、大唐气象、两宋风韵,尽收眼底;横读之,叩问诗人心灵深处,造访他们看过的风景,体味他们内心的悲喜;更有丰富的古代文史知识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人事、风俗、节令、器物、格律、辞章…&hell
本书说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形式之一春联。首章,春联与春节源流关系,揭示春联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基础。二章,春联的起源、发展演变、本质属性和影响,揭示春联的本质属性、特点及其基本意义。三章至五章,春联与文化、语言、书法艺术的关系,旨在揭示春联诸属性特点。末章,旨在揭示春联的基本功能和以人文、社会
身为诗人和教授的作者从自身出发,联系许多作品和人物,在《认领与重构》-书中谈及并讨论了当代诗歌和当代文学以及大学人文教育中人们所关心的诸多热点和焦点问题,议论风生,文采飞扬,既充满创见、鞭辟入又亲切幽默、轻松可读。本书分为三部分,谈及作者自身诗歌创作历程,讨论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了部分优秀诗人的是个作品,并
六盘云高,长河静流,在文学地理现场水上宁夏考察新中国文学的地方经验,触携你一个诗人成温柔、成深情、成细收、成热忱、成静穆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显现。在时代语境里考量一百多位宁夏诗人的精神遇合,从岁月沧桑与时代颂赞、寒上风物与人生情志、家国情怀与文化书写,后乡土时代的悲辛观照、玫瑰花冠与心灵的倒影、先锋姿态成日常化纪事等路向上
武侠小说,尤其是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独特类型的长篇武侠小说,到清代开始定型,并在民国时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1949年以后这一创作类型在中国内地(大陆)出现了消歇,而在港台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极富于中国文化和文学意味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改革开放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传播到内地(大陆),在中国内地(大陆)甚至形成
本书以中国儿童绘本为例,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为指导,探索语言和图像符号系统在多模态绘本概念、人际和组篇等意义建构方面的协同互补,关注两者所激活和表征的意义总量差异及语义赋值异同。本书是研究中国语境下多模态话语中图文关系的一次积极探索,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图文互补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所载,是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里所撷取的一些堪称童话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或讲述人神之恋,或讲人鬼之情,主角或神或妖或鬼,事迹亦幻亦真;故事或讲述对爱情的然诺或背弃,或讲历经磨难而获得爱情的奇遇,抑或偶入仙境与仙女的结缘,等等,极富想象色彩又充满着哲思。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这些久远的爱情故事,本书对一些有
本书系统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到1966年(特别是1949年到1959年)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包括从事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当事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不同体裁作品的搜集整理、翻译和推广情况。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通过此项研究,本书对当时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思想、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