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卷。
写一篇传记,仿佛跟随林徽因,一同走完她的人生旅程。她的情缘,她的建筑事业,她所经历的离合悲欢,以及一波三折的命运。都说人生如戏,有时候不必过于执着,亦真亦幻的人生,更加美好多彩。只要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上,穿插一些虚构的景物以及情节,则可以让一本传记,既真实准确,又生动感人。
戴望舒先生主编的香港《星岛日报,俗文学》周刊,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4日创刊,同年12月6日停刊,共出刊四十三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香港《星岛报·俗文学》周刊汇编》作者通过梳理、分析四十三期的内容(除了少量俗文学理论的论文外,主要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说唱、小曲、民间故事、歌谣、山歌、谚语等的研究论文,也有少量调
经过数年努力,关于遵化汤泉的文章搜集到了十余篇,如明代的戚继光、王衡、宋懋澄,清朝的陈梦雷、毛奇龄、徐乾学、彭孙通等,他们在酣畅地享受遵化汤泉之后,写出了可以千古流传的华美篇章。而在诗歌方面,不仅那些帝王、官员有作品,更有大量名动天下的诗人到这里放歌,如明朝的唐顺之、徐渭、曹学俭等。清朝的诗词双峰——纳兰性德和顾太清,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
《呐喊(鲁迅小说集视音频版)/琥珀文丛》收录鲁迅三部作品集。《呐喊》收入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一九二三年八月北京新潮社出版时,收入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四年五月第三次印刷时,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鲁迅所编《乌合丛书》之一。一九三○年一月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抽去《不周山》。《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