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楷模”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当中有研发和试水前沿科技的很好创新团队,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技领军人才,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国能工巧匠,有履行国家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模范人物;在中央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完成重大项目以及履行社会责任中,他们信仰坚定、忠于职守,砥励奋进、勇于担当,弘扬正气
“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是北京历史上的重大生态工程。从2012年开始,经过5年时间,工程胜利完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报告》指出:以北京市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拆迁腾退绿化为重心,以及重点河流道路两侧、航空走廊和机场周边、南水北调干线两侧重要功能
本书收录了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其中,既有对郑天挺、胡华、尚钺、黎澍、吴晗、郭影秋等老一辈史学家的怀念,也有对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学习经历的回忆。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他在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
这本书不是留学指南,也不是“金字塔尖”的成功人士的励志指导,只是一群新时代留学生的诉说,讲述光环和非议之外的真实留学生活,关注心理成长,探求留学的真正意义,告诉想要出去闯闯的人,你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60年代,全国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 今年正值
在瓷都景德镇,除了熟稔传统技艺的老师傅,还有这样一群做陶瓷的年轻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或在师徒传承下从练泥、拉坯开始磨练技艺,或远赴海外驻场、参展,接受艺术与设计专业训练。对他们来说,泥土是聆听的对象,是表达的媒介,更是美本身。他们怀着热忱投身其中,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手艺与工业的交汇碰撞中,摸索着将陶瓷之美融
这是一部记录1978年前后改革巨变时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等演变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一个农村亲历者的身份,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作为观察改革开放40年变革与发展的主线,描绘了改革巨变发生前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教育方面的辛苦与快乐,体悟40年巨变所带来的得与失。本书所描绘的1978年前后的农村社会场景,堪称一幅农村版的
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精心创作的《浦东史诗》,首次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诸领域,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画卷,浓墨重笔地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浦东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和
1910年11月,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突发鼠疫,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室内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多一天死亡183人。疫情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共卷走6万余人生命。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不到两个月内完全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这是一场从西伯利亚到上海南北几千里的国际
本书内容包括:贡润祥——还原御品茶膏,186道工序的传承与超越;小碗良食——追寻众生中的1%,极致造物,用心守护;凌食呀——我以零食之名,予你悲欢之实;掌生谷粒——我们希望的时代,开场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