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胡丽娜、毛萌、黄萍共同完成,她们都是汶川大地震后,参与再生育项目的专家和医生。汶川大地震后,仅四川就有8000多个家庭失去孩子,其中有6000多个家庭有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愿望,而且这个群体多是35岁以上的高龄妇女,她们由于各种原因生育困难。为了帮助她们重组完整家庭,重建天伦之乐,她们三人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再生育这项
《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修订版)》是一部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而再版的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展现了汶川大地震中教师群体的形象。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翔实的素材和生动细腻的笔法,再现了灾难来临的瞬间,记录了陷入绝地的广大教师冒死抢救遇险学生、救护伤员,带领幸存学生冲出死亡绝地,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学生复课的
本书集结了中国一档教育类高端深度访谈节目《白丁会客厅》2017-2018年20余期精华节目的文字稿,内容涉及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
本书是李宏伟的访谈录,主要有《我对现实有迟疑》《来自永恒的临时垂青》《小说可以普及未来》等七篇对谈。作家李宏伟与同龄的评论家作家就创作历程、现实观感、文学理想等问题深入交流。对谈是交底,是以微光照亮脚下一段短暂的路途。这些谈话也像小说、诗等文学形式一样,通往具体的生命,激荡的生活。
三十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民、农业和农村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闻名。同时,农村改革也带动了中国的全面改革。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三农新闻媒体和政策研究一直是改革的记录者、关注者和助推者。本书收集作者三十多年来从事三农新闻报道和农村经济政策研究及相关研究等方面文章。书中选取的大部分是权威媒体刊
《民国爱情: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内容简介: 重温民国才子佳人的红尘往事,琢磨爱情本身的诡谲、芬芳与幸福,洞见他们人生的秘辛、勇气与荣光. 岁月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折射一个时代的风流.这是民国的姿态,是东方的味道. 或低语微叹,或热烈思慕,或栉风沐雨,或执手经年.
《品读安徽文化丛书》系列,系统整理邮票、课本、文学经典、成语、民间故事、非遗、新闻经典、戏剧经典等中与安徽相关的素材,全方位展示安徽风采,彰显安徽人文魅力。方黎奇主编的《新闻里的安徽/品读安徽文化丛书》,精选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国内新闻媒体经典作品中涉及安徽的部分稿件,从新闻工作者的视角反映安徽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安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来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代表人民利益,肩负着历史使命,传递人民心声,反映人民诉求。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言
在繁华喧闹的世界里,总有底层的劳力者在默默苦作。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和欢乐,尽管更多的可能是辛劳、失落、无奈和哀伤。《做工的人》是引进台湾版权图书,作者是一位爱好文学的工地监工。这部纪实随笔作品,从“工地人间”“爱拼”“活着”三个分类的视角,勾勒台湾工地工人生活与劳作的日常细节,让这些沉默在社会底层的影像和声音浮现出来
本书是在对汶川地震亲历者采访中收集的口述史料,64个样本,约80万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采访对象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包括政府人员、社会力量、受灾群众、受灾学生和解放军五类。五支力量队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终使得抗震救灾得以顺利进行。通过收集五支力量队伍的口述史料,充分考虑了救援队伍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