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西北须弥山,共有编号洞窟150余座,主要营凿于北魏-唐代,共分为八区,圆光寺区为其中一区。本报告为《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首卷,全面报告了须弥山圆光寺区的14座洞窟遗迹。
《昭陵博物馆珍品讲读》由昭陵博物馆资深馆员、壁画艺术专家高春鸿先生撰写。全书分为“彩釉韫古”“琬琰流芳”“丹青流彩”三篇,撷取昭陵博物馆一级文物80件(组),择要介绍其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彰显其在雕塑艺术、书法流脉、壁画风貌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后可以获得高清文物图、精彩讲读音频、作者答疑,并能与同
本书是我国唐代精品文物展览图录,内容包括唐宋时期的金银器、陶瓷、服饰、书法、绘画等百余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藏国家一级重要文物40余件,另含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旅顺博物馆唐代精品二十余件。本次出版,一次性展示唐代精品文物之多,级别之高,在国内尚属首次。本书的出版对于唐代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
本书是一位基层文博工作者将多年以来在博物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业务成果和对历史文化之思考加以总结、整理而成的精彩文集。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辑是作者为文物电视专题片撰写的解说词,第二辑对陇西几家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第三辑是作者关于陇西历史文化和文
继《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2012年)、《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2016年),此乃《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之“三编”,又一大型金文资料图书,共四册,收录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的商周及春秋战国有铭文的青铜器1500余件,其中有一半以上为未曾著录的公私藏品。铭文最短的1字,*长的153字。其资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系统展现了周代古芮国的历史风貌和周王朝恢宏的分封制度,揭示了这些区域文化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分化、演变,并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复杂历史进程。
《文房撷微》所关注者,确属小众。但古时文人,却颇看重书斋(房),不论大小;凡书斋之用、书案之器,均堪称清雅;许多器用,甚至手可盈握,以供摩挲把玩,故旧称“文玩”,今曰“文房”、“清供”。其材质繁多,工艺考究、精致,多寓逸情雅意,或励志“载道”。
南汉政权初期对外睦邻交好,对内任用士人,推崇佛教和道教,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海外贸易持续不衰,对岭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图录是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常设展览“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是对五代南汉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的整体梳理和总结归纳。
《碑证望都》重在一个“证”字,就是要从碑刻文字中找出望都发展的历史证据,还原历史面貌;从中找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文化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深入思考望都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而,以小见大,深入探寻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本书是一部集地域性、文学性、文化
祝嘏辞是金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两周铜器铭文祝嘏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涉及祝嘏铭文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二、在铜器铭文结构划分基础上,通过归纳的方法,重点讨论了祝嘏铭文篇式;三、讨论了祝嘏铭文中的祈福者、祈匄对象与致福对象,重点对祈匄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