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它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汉画总录》第51册著录江苏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信息,以照片、拓片、线描及结构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它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汉画总录》第52册著录江苏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信息,以照片、拓片、线描及结构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
本书收录了王纲怀先生关于中国历代青铜镜断代问题的研究,涵盖了从商周至明清的各个时期。全书共分为十讲,从铜镜的纹饰、包浆、铭文字体、M值等方面,为读者详细讲述铜镜的断代、真伪等问题。全书文字浅显易懂,并配有大量图片,对于铜镜收藏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北京三山五园石刻文化》一书,采取实地勘察与文献档案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山五园的石刻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发掘它们在政治、历史、文学、书法、建筑园林及宗教等方面的价值,为三山五园的深入研究提供真实的*手资料。
本报告为金牛山遗址的研究成果。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遗址。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包括头骨在内的一批极为罕见且极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经科学鉴定,被命名为“金牛山人”。金牛山人早期化石材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完整的一具
本书辑录著者收藏的400方战国、秦汉古玺印。除了秦印之外,有数方汉魏南北朝的官印。私印方面,有战国两汉的子母套印,银玉鎏金,桥瓦鼻觿,龟钮避邪,各类均备。
本书稿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2辑)之一,依据出土的悬泉汉简文献,梳理汉简里的乡里分布及人物姓名、身份等的学术著作,兼及乡里制度、乡里功能、基层官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九章,主要记述了汉代的敦煌社会、下篇共三章,主要记述了汉代的律令制度。作者在利用简牍资料的同时,结合传世文献,相互
“殷墟遗址商代兵器”是一套全新打造的传统纸质图书与AR4D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型出版物。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AR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变成跃然纸上的4D动画,读者通过“视、听、说、触”等多感体验,系统了解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全面感受商代兵器形制的丰富多样、纹饰的繁缛神秘,解读殷
以唐代帝陵为中心,讨论了汉唐宋时期帝陵陵园结构的演变,以及汉唐宋帝陵及西夏陵陵地的布局原则。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帝陵有着其内在的承袭和发展的脉络,这不仅表现在陵园结构及其名称的继承上,而且还表现在汉、唐、宋时期对帝陵陵地中诸陵相对位置关系对五音昭穆制度的采用。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考辨,以唐陵布局为切入点对唐陵制度进行探
郭大顺先生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一代考古学家。他很长时间是以东北地区考古、辽宁考古,特别是红山文化作为他的研究重点。《汇聚与传递(郭大顺考古文集)》收录他近年来在考古学文化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辽宁及辽河文明,一是红山文化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他对红山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考古以及与历史考古有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