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是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刘国强的*新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全景式描绘了中国钾肥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曲折经历,塑造了国投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李守江和他的团队一班人艰苦创业的人物群像。在没有水,没有路,没有电,没有生命的“千里无人区”,他们住“地窝子”,吃不上蔬菜,洗不上澡,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打破了国
用探究的笔触打捞渔家心灵史;用细腻的笔致摹状丝路弄潮儿。 两千年来,海南渔民以海为田,以礁为家,浮家泛宅,耕海牧鱼。深深海底长眠着无数沉舟覆锚,沉舟侧畔千帆过;浩浩烟波印证着世代扬帆飞棹,扬帆前头万家兴。他们用生命编织着海洋文明的历史经纬,用血泪续写着海上家国的古今传奇;小小罗盘指航程,薄薄渔经拓航线。从而,划定了中国
《基地崇高风采/走进崇高丛书》为报告文学集,展示了一百二十多个走进崇高践行(示范)基地实施走进崇高理念的科学举措、典型人物和突出事迹,进而证实走进崇高理念是提高人们素质、加速行业发展乃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将成为基地建设和发展以及励志成才的教材。作者系各基地记者,都是所在单位的笔杆子,都曾发表过作品,既有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的全过程。《家国十年》写于19661976年,它以一个14岁花季少女的文革经历为主线,记述了中学红卫兵这个特殊群体,从产生、发展、造反,直至结束的全过程。 在文革结束50多年后,重温这段历史,不禁发人深思:在长达10年的大动荡年代,红卫兵这个特殊群体都在想些什么,说些什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种选择,又何尝不是缘于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共同的初心和抉择? 本书通过再现决定生死、进退、去留、荣辱的抉择关头的那些生动故事,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并希望借此激励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新闻的脉搏》是一本个人新闻作品集,主要侧重选取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通讯作品。因在群工部和经济部(包括财经周刊)工作时间长(各10年),因此作品内容主要涉及舆论监督的来信调查较多,30余篇;经济人物和企业以及金融理财篇幅较重,也是30多篇。尤其是舆论监督作为党报的一项职责,为百姓鼓与呼,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作为记
《坚守:我们的成都故事》是讲述成都人奋斗的故事。他们,一群普普通通的成都人;他们,推动、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他们,是亲历及见证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样本。《坚守:我们的成都故事》用集结的方式,选取47个工作、创业、学习、生活、公益样本,以人物访谈的形式为主,对于触摸城市、直面新经济挑战、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意义非
1986年,原本默默无闻的民兵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奔赴距离连云港燕尾港12海里的黄海海面上的一座弹丸小岛开山岛,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而此前四任待的时间都不长,*长的13天,*短的3天。由此,王继才开始了他一生漫长、艰辛、孤独的守岛生涯。随后,王继才的妻子追随王继才,与其一同驻守开山岛。两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
本书以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以考证、评论、辨析为主线,聚焦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孟小冬、萧红、潘玉良、张充和、张兆和、严复、刘世珩、吴梅、梁启超、徐志摩、胡适、郁达夫、顾佛影等十六位民国文化名人的家事与情事,细笔勾勒了他们丰富跌宕的情感世界,生动呈现一部近现代私人生活史。书中配有珍罕历史图片100余幅。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