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绪言、发掘过程、墓葬、采集及地层出土遗物、研究认识五章,涵盖了余杭的历史沿革与良渚遗址群、发现经过、1987年度的发掘、1996年度的发掘、1997年上半年度的发掘等内容。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数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这个现象长期吸引着考古学界的关注。为了理解它,作者通过检视过去调查的标本,确认了晚商时期遗址400余处;通过在石楼县的区域调查、采样,获得了对黄土丘陵本地社会的深入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多个来源的铜器指示晚商时期的黄土丘陵与华北平
本书为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专辑,收录二十余篇纪念性及专题性学术论文,其中集中收录有陈国灿先生6篇关于吐鲁番地名研究的文章。全书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出土文书整理与研究,将吐鲁番出土文书与相关传世文献相结合,在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缀合、编连、释读的基础之上,对文书所见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地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在吸收前贤和当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甲骨学的学科内容和基本知识进行了较全面、准确、专业的讲解。内容包括: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收藏情况,(发现过程、意义以及与甲骨文发现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殷墟甲骨文的科学发掘与著录情况、罗王之学以及甲骨文阅读与学习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甲骨文与中国文字的基本知识(形体特点、造字特征、
今日无论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言及茶马古道中的川藏线,多指南线(即从成都经雅安至西藏),而对川藏西线(阿坝州段)却言之甚少。本书是一部参考各类历史文献,立足田野调查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分析、总结茶马古道川藏西线都江堰至汶川段线型文化遗存现状的科普类、史料类图书。全书共分为调查综述、凡例、保存现状图、调查成果、
本书主要收入商周至春秋战国铭文,另附秦权拓本二器,计二百一十三器。此拓本在日本访得,此次庆幸能重回中国,进而影印全貌,分享学林。所有拓本依照原贴顺序,目录没有进行重排。每张拓本都是彩色原大影印,并将可考释出的器物名称都作了标注,方便读者辨识。这次出版我们可以将徐乃昌、程霖生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对金石收藏的趣味、流传、体系
本书用24篇新闻报道描述了浙江考古的人和事,生动展示了浙江省多项重要考古的发现发掘过程,作者深入考古线,生花妙笔,用生动写实的笔触将所见、所闻、所思向读者娓娓道来,将神秘的发掘现场、静默的出土器物、谦逊的考古人员、有趣的历史知识从幕后搬到了台前,而且与读者之间丝毫不存在距离感。无论是蜚声遐迩的“10000年上山”“50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叁)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