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面向汉语学习者的正音教材。汉语学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一般的汉语教材编写体系都是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音学习集中在汉语的初学阶段,且课时量十分有限。因此,本书以添补空缺为目的,以注重结合意义训练发音、注重口语表达、注重训练形式多样而有趣、注重语音训练的日积月累为编写特色编写。本书附有与课本对应的练习
本书定义了多层级的最长名词短语,系统地描写了汉语最长名词短语的结构、功能和线性特征,分析了其结构复杂性和识别难点问题,提出基于归约的表层最长名词短语识别方法和基于语言知识评价的系统集成方法,进一步使用分层识别策略和基本名词块提升的方法识别了内层最长名词短语,对汉语最长名词短语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实践。
本辑共有11篇论文,即《朱德熙<华语教材>的语法系统》《亟需整理出版的珍贵遗产——朱德熙<华语教材>手稿介析》《北京官话<语言自迩集>成通用类汉语教材动因探究》《“的”的语法功能与偏正结构的符号表示》《词汇类型学视角的同素单双音节形容词句法语义比较——以“温”“暖”“温暖”为例》《美国汉语学习者词义猜测研究》《从汉喃辞
本书全面整理和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及《匡谬正俗》中注列的古今字材料,尝试对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进行分析。在“古今字”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唐代的颜师古上承郑众、郑玄,下启段玉裁、王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颜氏虽然没有系统阐释过古今字理论,但在著述中渗透了他的古今字观念。他在《汉书注》中注明古今字时,主要使用“某,古
本书分为“基础篇”“知识篇”和“专业篇”三大篇章。基础篇有四篇课文,分别为欢迎欢迎、请问这是哪儿、我喜欢运动、你打算做什么工作;知识篇有八篇课文,分别为马铃薯的故事、大豆的一生、农时与节气、土壤与植物等农业基础知识相关课文;专业篇有十二篇课文,分别为农用动力的构造和原理、拖拉机基础知识、农用动力故障排除与拆装、耕整地机
何为词?何以造句?这是句法构词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本书所要回应的核心问题。《句法构词的理论与实践》围绕句法构词的理论探讨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溯其源流、剖其得失,条分缕析地梳理出该理论传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走向。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13篇,深入探讨与论元结构相关的语义问题,展现该理论用于汉语各种特殊结构生成机制分
什么是作格?作格格局与汉语是否有瓜葛?类型学作格与形式语法作格(非宾格)有何关联?相关研究繁多,但终无定论。本书正是围绕作格与汉语语法的研究主题,出于整理既有研究、以作格为工具剖析汉语语法的目的,收录了15篇已经在专门刊物或学术活动中发表过,观点各异但内容相通的期刊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些民族语和外语
本教材旨在基本逻辑知识的框架内,从批判性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的实际指导作用角度进行设计。因此,本教材第一板块(前五章)针对基本逻辑知识点结合写作的要求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第二板块(6-8章)针对逻辑论证、逻辑谬误的知识和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注重对于批判性写作、学术论文能力和方法进行提升。第三板块(9-10章)针对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大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功能、目标、现状与反思等方面,对大学语文及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概述;从文化的概念、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等方面,探究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性的三个维度;并站在大数据时代的视角,探索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主体以及中
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在交际礼仪中采用传统的方式,包括用语,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全书按社交礼仪的实用需要,分为礼貌、问候、祝贺、规劝、慰问、情感、称谓等。一书在手,各种场合都能应付自如,得体而又显得有涵养有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