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学术集刊,共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10篇,内容涉及新疆地区奇台县石城子遗址、阜康市白杨河上游墓群、阜康市四工河墓地、阜康市泉水沟墓地、阜康市黄山河水库墓地、伊犁州G218沿线(新源段)墓葬、伊犁州墩那告诉公路尼勒克段沿线、察布查尔县阿布散特尔墓群、呼图壁县呼图壁河Ⅱ号墓群
全书900余万字,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形象文化史系列项目之一。全书精选两汉时期300余幅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优秀画像砖,通过汉画像砖和画像石中保留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构建两汉社会史和民间的信仰世界,涉及神话传说、交通、战争、历史故事、天文、狩猎、农业、信仰世界、娱乐、饮食、精神风貌等
本书是“唐家湾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是唐家湾首部文物保护利用笔记。书稿将系统记录、整理和研究2009-2019年唐家湾精心修复的30余座历史古建筑全过程,公开修复过程中的勘察、设计图纸,全面披露唐家湾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真实记录。在这段古建筑修复的探索道路上,倾注了专家学者及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无数心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积
发现于浙江浦江县的上山遗址是一个分布于长江下游南边钱塘江流域、由19个遗址组成的聚落文化群集。上山文化体现了东亚稻作文化的起源状态。水稻的栽培、收割、加工脱壳以及食用证据,在这里被一一发现与证实……从比,浙江的区域历史迈开了通向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和吴越文明的漫长历程;从此,江淮及华南地区的人类开启了稻作文明的
本书为《弥勒碑刻拓片集》,全书收录了散落在广袤大地上因展陈条件受限未能全部展陈的弥勒历代碑刻拓片,为开启弥勒文化新的视野剪出一片底蕴深厚的灿烂新彩。本书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研究、书法鉴赏价值,还具有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弥勒精神取向。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根据市委总体工作部署,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精心编撰《太原红色文化丛书》,旨在回顾非凡岁月,撷录太原辉煌,打造红色经典,讲好太原红色故事。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个将出土文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合而为一的校级科研单位。本辑清华简收录《后范》篇。《后范》凡一百三十余简,每简下端有编号,为内容基本完整的佚书。全篇藉托“后曰”,论述为政之五纪,且以礼、义、爱、仁、中与五色、度量衡、人体部位、星辰历象、人事行用、祭祀对象等相配,与《尚
本书为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措施的研究报告。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大量的宋代石刻文物,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书是郭品武先生“多年磨一剑”的学术成果,主要从石刻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历程与理念探讨、近现代以来宋代石刻的保护与发展、文物常见损害的分析及
画像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之光,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精妙,厚重与大气,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书通过对河南、四川、甘肃等地区出土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研究展示,表现自秦汉至宋元以来人们在不同地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面貌,介绍画像砖产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考古发现等知识,重点展示汉画砖像石上丰富多彩古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