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东方艺术进行叙述,分为三个部分——“远古的绝响”“古代的辉煌”“近世的繁华”,以时间和国别为经纬,结合大量的作品图片,对中国、印度、日本、柬埔寨等国重要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形式风格、艺术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进行解读,进而探讨东方艺术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高潮迭起的演进历程。这既是一场领略传统东方文
本书介绍了哥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书中介绍哥特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书中介绍了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本书讲到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
本书收入陈平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五篇论文,分别为:《本雅明与李格尔:艺术作品与知觉方式的历史变迁》《观念史与建筑理论的历史写作—— 以马尔格雷夫〈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1968〉为例》《定义“艺术意志”:潘诺夫斯基艺术史方法论构建的哲学起点》《论观者转向:李格尔与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的观者问题》《论柱式体系
20世纪前30年,俄国现代艺术在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和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06年俄国《金羊毛》杂志的创办到1930年“呼捷玛斯”的解体,俄罗斯现代艺术在先锋派艺术家的努力下先后创立了新原始主义、立体未来主义、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尤其是在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的创作观念、途径和手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乾境》的影像设计艺术作品,更是基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后,对卫星航拍影像做出的另一种艺术创作途径和手段的积极探索,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美学意识和文学编辑设计的过程,最终呈现出了类油画和类中国画图式与意境的
本书详尽探究了高等学府中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为美术专业教师、学者及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深刻见解。本书首先全面剖析了美术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涵盖教学法、创意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继而,通过研究不同学科的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展示了创新性的美术教育模式。书中强调数字媒体、跨学科合作等现代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融
本书首先梳理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基本概念,探讨了现代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现代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实践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现代艺术教育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反思了当前现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研究了现代艺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介绍了现代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如何通
“南山138”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选择一个年度策展主题,2023年选择的策展主题为“棱镜”,将继续在策展主题的引领下,以李舜、袁可如、张小黎、蔡雅玲四位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呈现浙江美术馆对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思考路径。四场个展即是对策展主题的延展与呼应,同时也是对策展主题的扩充与完善。作品集作为展览的配套画册,将以本次展览内
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将迎来70周年华诞。值此欢庆之际,回望广美附中校史,梳理建校70年重要事迹,是赓续附中传统,立足美育实践,展望发展蓝图的重要举措。本书详细记录了广美附中建校以来的辉煌历程,包括创办初期的艰苦奋斗、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等,展现了附中在美术教育领域的独特地
本书集中展示了区域美术品质课程构建的研究、设计与实施。在当前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本书深入分析了美术特色课程在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特别是在深圳坪山区打造“美育之城”的实践中,提炼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美术课程构建经验。本书共六章,从地域文化的介入、资源的特异性、项目的多样性、学习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