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以渔为专题的散文集,共计100多篇文章,分为童趣、生存、客串、回望四辑,是作者对江南水乡渔事观察、调研后的文学化表达。作品语言质朴清新,细节描写生动,渔民生活跃然纸上,在描写江南水乡渔民的捕鱼技能和生活的同时记录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民风、俚语方言,这些对渔事生活的记录和诠释,保留了江南水乡相关的生存知识、日常经验
本书分为四个篇目。第一篇“我激动的豆腐脑子”中的文章主要是以较为活泼的语调书写其生活和个人特质。作者的人生轨迹虽然看似按部就班、平平无奇,但其独特的思考方式总能让生活趣味无穷,本篇可总结为“一个有意思的人该如何生活”;第二篇“孤独患者的颅内低潮”主要收录了一些悲伤或内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迷茫、困惑和对无法改正的
本书包括两部分,即“摹庐友朋书问”和“镇江陈氏桂八房祖孙墨札”。 “摹庐友朋书问”以年代为序,收录了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陈直(号摹庐)先生写给他的27位好友、文史名家的36封书信,有硬笔,有墨书。书中可见他与黄宾虹先生探讨秦汉瓦当文字和战国六国古印文字,与王献唐先生品评古钱币文字,与郭沫若先生交流钟鼎文心得,
本书是一本骑行游记,记录了作者从成都骑行到拉萨的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骑行道路上的感受,特别是对遇到的人和作者一路上克服的苦难以及坚持骑行的初心写得比较细致。作者善于用通感、打比方的方式来描绘感受,对于所见之景描写的很生动,有画面感,让读者似乎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令人回味无的骑行
本书稿选取作者近年所写散文五十余篇,作品主要为生活中的小事、儿时的回忆、亲人间的趣事和家乡美食,除涉及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也表达了作者人到中年的所思所感,通过在大自然中寻找自然景物的意象,移情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在快速生活压力下焦虑者对内心平静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主要记录生活中的故事,回忆儿时亲人间的趣事
本书载清末民国间事甚详,价值颇大,保存丰富的近世名人材料,对近代历史、文化研究大有裨益,且披露伪满洲国及遗老复辟诸多史实,可深度促进近代文学研究。此外,日记载陈曾寿与陈三立等人唱和诗作,亦有助于近代诗文研究。
本书以当代常见的”都市”为主题,是篇章数量丰富又彼此串联的系列散文集。本书分成九卷,从传说、神话、人物、动物、植物,到空间、人工现象、自然现象、飞行,层层剖析”都市”这个主题。例如以人工现象为主的章节,林燿德针对”分期付款”这个大众熟悉的机制,指出许多人付出的代价是”有限的人生”;或是在动物章节里,创作一个叫作”钢铁蝴
本书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带有自传性的散文集。他在文中回顾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成长史,对于中西艺术的思考与反思,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对于个体的影响。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记述了徐冰的成长经历与个人艺术探索之旅。他根植于民族性、放眼全世界的艺术源泉,以及围绕十个重要作品展开的自我阐释。从塞北山区到纽约,徐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当代艺术
《拾零新集》收入朱正40多年来在《随笔》杂志上发表的代表性文章。本书内容包括历史随笔、怀人忆旧随笔、序跋、文化评论等。朱正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分析历史事件,辨析历史材料,传达历史心得。记录文坛重要人物及往事,文字平实而情感深厚,留下了重要的文坛史料。 《拾零新集》是《随笔》文丛之一种,《随笔》文丛汇聚《随笔》杂志创刊以来
本书分为感怀篇、人物篇、游记篇、教育篇四个部分。从清风明月谈到生活感悟,从至亲好友谈到时事热点,从山川江湖美景谈到读书心得体会,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的自得其乐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