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敦煌历史溯源及其文化发展的普及读物,以绘本的形式概括了敦煌自建成以来1653年的历史发展。著名的敦煌学专家用心写就,特别突出对敦煌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读者从中可以轻松地了解到敦煌的文化及其历史,本书简单易读。适合青少年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金属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本套丛书是研究黄河文明历史变迁的学术性著作,所以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研究是本套丛书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书主要写黄河流域青铜的产生,以及青铜文化在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地区青铜文化的区别。
本书内容涉及不同类别陶器和瓷器的基本概念、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特征与区别,以及鉴定测试与分析研究方法等,并对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著名窑口和典型制品作了概要性的介绍,试图以100个问答的形式,重点从科学技术的角度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中国古陶瓷,以适用广大古陶瓷爱好者、收藏者和本专业的学生与青少年,对中国古陶瓷
本书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级课题的终结性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研究的方法、视角、主要发现;第二部分系统叙述6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百年老园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前世今生;第三部分重点叙述25所老园产生、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第四部分是相关研究人员、特邀专家从独
本书以莫高窟唐代的团花纹样为研究对象,选取88个唐代洞窟中的1600余个团花纹样局部案例,进行形式语言特征分析。
齐文化是以先秦齐国为主体,在吸收东夷文化、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包括先齐文化、齐国文化、秦汉的齐地文化等。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齐文化与鲁文化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临淄是齐国故都,淄博是
本书作者作为东北历史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考古学家,20世纪中后期辽阳壁画墓考古发掘者主要负责人之一,凭借多年的考古实践和理论素养,通过独有的现场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原始照片和统计数据,历时三十多年的踏查论证,首次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汉魏晋壁画墓群辽阳壁画墓群考古发掘的真实面貌,全面展现了这一地域墓葬壁画的
本书详细介绍了景德镇的57处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与现状,有古窑厂遗址遗物等古陶瓷文化遗存,也有民居、戏台、祠堂、名人府第等古建筑遗存;讲述了这些文物所承载的千年瓷都文化史,及其背后颇为感人的故事和传说。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见证着历史的印迹。以物说事,以物叙史,景德镇市文旅局编撰本书就是“讲好文物故事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文本的流传——经典流布与洞窟经变之构成,二元共生——维摩诘经变与劳度叉斗圣变的发展与互动,吐蕃遗风——洞窟壁画中的吐蕃因素试析,胡蕃联姻——洞窟营建时间与功德主探讨,生天与净土——洞窟形制与营建思想研究。
这部作品,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分了六个章节,以柏孜克里克石窟现存的第15窟残存壁画以及韩国、印度等世界多国收藏的吐鲁番壁画为基础,借其他人的研究和相关权威图册进行探讨。第二部分分为四个章节,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扫描电镜、显微镜、色度仪等先进设备检测,分析壁画的地仗、白粉层、颜层的结构,壁画颜料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