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察词体正变观的历史渊源及历代演变,依据正变立场来划分正变类型,据此探讨诸家各派的词体正变观;并采用体势与意境相结合的词调研究法,以享有词祖词宗之誉的名家为研究中心,探讨唐宋词史的正变建构,力求更好地纠正研究误区,还原其理论,评价其得失,并利用其理论优势为现代词学服务。
上追三千年 采诗官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 演唱给周天子听 孔子整理编为《诗经》 被赞为千年以来自由的经典 而今,当代诗人庞洁 于清雅深邃的文字间 探析时代世像,人心幽微 《诗经》时代的孤意 现代人隐藏不显的深情 作者一一道来
本书采用传统的文体学研究方法,从吊文文体的名称着手,探究其原始意义,并对文体进行溯源,以便于更好的论述该文体的形成情况;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梳理吊文文体发展的脉络,从而厘清该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情况;把吊文与哀辞、诔文、祭文等相近文体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归纳出吊文在文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律。附录部分对相
本书以李提摩太《西游记》英译本及其译介活动和研究全貌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基础上,探讨译本及其传播与接受的关系,探究历史脉络中的译者特点,并借鉴伦理学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整合价值伦理学和翻译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价值伦理学观照下的翻译伦理行为选择机制的初步模型,分析该译本的译者对待中国经典文学的文化态度和英译策略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实践日渐与文化研究融合。文学研究走出只关注文学文本的审美意蕴,反思以艺术自律为文学核心问题的局限,尝试以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以跨学科的姿态创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范式。本书所辑论文便是作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书立足文化研究的理论视域,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思考诗学问题,从诗学与文
明清两代,《西游记》阐释蜂起,谈禅、证道、说儒,不一而足。本书从明清之际《西游记》续书的再书写角度切入,以西游故事为主题衍生而成的小说提出现有的续书研究理论可能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底本问题。第二,就原著与续书的关联性问题。第三,关于续书生产以及消费动力的问题。此外,作者建立了异境想象和情志补憾的心理映射,将神魔世界与
《古本戏曲丛刊》为1949年以来的古代戏曲文献整理工程,前后编纂长达六十多年。《古本戏曲丛刊》终成书十集,《古本戏曲丛刊十集》于2020年底出版。本书搜集《古本戏曲丛刊》这套丛书编纂六十多年来的策划、编纂始末,通过图片、资料等向读者展示《古本戏曲丛刊》的编纂历史。全书分上编、下编、附录三部分。上编为当事者回忆文章及《古
《秦观诗词鉴赏辞典》(珍藏本)为上海辞书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辑的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系列之一,精选秦观有代表性的诗歌,鉴赏文章则由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周汝昌、周振甫、程千帆、缪钺、沈祖棻、叶嘉莹、刘学锴、徐培均、周啸天等撰写。在北宋后期婉约词人中,秦观艺术造诣极高。秦词特色是只以中音轻唱,只以浅墨淡抹,而旋律间自有
《周邦彦词鉴赏辞典》(珍藏本)为上海辞书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辑的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系列之一,本书精选周邦彦词作66首(另诗一首),鉴赏文作者包括万云骏、叶嘉莹、周汝昌、袁行霈、周振甫等名家。周邦彦,宋代著名词人,诗、赋、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是北宋晚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很大。徽宗朝曾主管国家音乐
本书是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系列之一。精选姜夔代表词43首,诗12首,邀请当代古典文学专家为各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书后附《姜夔生平与文学创作年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