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2篇论文,是日本学者高津孝先生多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代文学的成果。有涉及北宋文学与太学体、苏轼的艺术评论与"场"、宋元评点考、明代苏学与科举、中国的历史与故事的距离等等,林林总总,颇为全面。其中,集中论述了科举制度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其视角是独特而多方位的,充分体现了日本京都学派研究方法的特点。
本集刊由天津大中文研究中心主,并得到天津大社科助,旨在推中文(尤其是古典文)之跨文化、跨科研究。王晓平主编的《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2集)》有“外中文文研究”、“外播研究”、“外翻研究”、“交流史研究”、“外研究”、“世界家研究”、“洲文研究”等目,《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2集)》主要注中散佚而存外的文史料,且提供
《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由内山精也所著,所收论文以苏轼、王安石以及黄庭坚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为论题,考察了这些文人及其作品与政治、传媒以及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了海外学人对这些论题的研究所达到的深度。《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作者对北宋文坛的几位巨匠深为熟稔,采用文史互证的
《归属论: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及作品归属主题研究》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及其创作的研究专题,其“归属意识”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不仅指中国古代文人对道德理想的归依,也包含心理学中所指人“归属”的需求:不仅对于个别文人或文学作品归属意识的指向进行研究,也涉及古代社会以及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不仅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归属主题与文人归属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宋文》选取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和文章,同时适当照顾文体类别,使读者能够对宋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故事里的文学经典:宋文》收录了《兴废人间几今古——苏轼前后<赤壁赋>》;《辞达理切,姿态横生——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一点浩然气,千里陕哉风——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对此如何不垂泪——洪迈<北狄俘虏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唐文》选取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和文章,同时适当照顾文体类别,使读者能够对宋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故事里的文学经典:唐文》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文章,在论析文章时,介绍相关背景、写作之事件及对象,剖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在思理、作家的情怀,同时也适当地分析文章论事析理、遣词造句的艺术性以及风格特色。
《“天外”求索文库·比较文学研究学术丛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在20世纪中、日、韩社会文化语境中,从多元视角分析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蒋光慈、台静农、康白情、朱自清、殷夫、司马桑敦、陶晶孙等作家的东亚书写,探讨中国作家在异域的生命体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神历练。著作视野开阔,在现当代东亚文化整体把握中探讨
《一生要读知的中国文学名著》是写给青少年的一本励志成长书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能够亲眼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而书籍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本书中所列的这些经典之作叩击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让读者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
《中国经典的现代重构--林语堂对外讲中写作研究》研究林语堂对中国经典的重构问题,着重考察其在“对外讲中”(“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过程中,如何对中国文化加以重新“编码”,使其焕发现代生机。认为林语堂本着“以道释儒”的路径理解中国文化,这既是对道家传统的重新确认,又是对中国文化现代性传统的建构。具体地说,这种具有完整性的
当前,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70后”的创作,特别是关注他们的长篇小说。《把脉70后:70后长篇小说专论集》的出版就是有力的见证。本辑的评论文章大多选自全国文学期刊,也有一些篇什是我们临时组织批评家撰写的。所选二十八篇评论文章,论及70后作家的二十八部长篇小说,从评论的字里行间,不难见出,尽管这些长篇小说瑕